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人物的身高体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人物的身高体重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中国古代的悍将画像为啥多是大胖子
东西方的审美差异非常巨大,从古代开始到现如今,西方一直都非常崇尚肌肉美,这点我们从两千多年前的希腊人体雕塑到现如今好莱坞大片中无处不在的肌肉就可以看得出来。
而我们不同,我们从古代到现如今,都一直不是很崇尚那种仿佛雕塑一般的肌肉,在我们的不同历史时期中,人们对男性的审美很两极分化。
在有的时代,因为武风浓烈、战乱已久,有人就喜欢那种魁梧类型的男性,壮或者壮得有一些肥肉的男性,都是那个时期人们觉得“美”的。
在另一些时代里,由于文风昌盛、和平已久,有的人则喜欢一些文弱、书卷气息浓重或者说有些娘的男性。
但不管如何,都很少有人会去刻意锻炼肌肉线条、去欣赏肌肉的美。
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刻意锻炼出来的肌肉线条其实就仿佛鸡肋一般,根本就没什么用。
肌肉线条跟力量并没有太多关系
想必大家都通过电视看过一些大力士比赛,在那些中外大力士中,大多数人的身材都是非常壮或者有些胖的。
从他们身上,我们根本看不到健身房中锻炼出来的那种很刻意或者很美观的肌肉线条。
他们的手臂虽然很粗壮,但是在不动用力气的情况下,我们是很难从他们手臂上看出多么明显的肌肉线条的。
他们的肚子也没有那种棱角分明的腹肌,更多时候,他们肚子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都是一副大腹便便的状态。
从现如今大力士的案例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肌肉线条跟力量并不是对等的,其实肌肉的体积才是真正判定一个人力量的标准。
而那些拥有大体积肌肉的人,不论他们身上的肥肉再如何地多,只要不影响到他们的活动,都不会对他们的力量造成什么影响。
古代大将都比较肥壮的原因
从以上种种,大家大概就知道古代的那么多大将为什么都是很壮或者很胖的了。
因为适度的肥胖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力量、因为他们没有肌肉线条方面的审美,所以在常年积累的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下,他们身上的肥肉就越来越多,直到他们最终变得肥胖起来。
一般在武将统兵的年代里,这种比较壮或者壮中带肥的人是比较容易在军队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将的。
毕竟这种身材往往意味着力量,在战场中能更加容易给士兵们带来一种所向披靡的感觉,他们在军队中也更加容易晋升一些。
在历史中,关羽、张飞、程咬金、尉迟恭、秦叔宝、岳飞、等著名将领,都是这样的身材、都挺着一个大腹便便的肚子。
我们现如今之所以会把大肚腩称之为将军肚,其实就跟这些历史渊源有关,因为古代很多将军都是大腹便便的,所以才有了将军肚这么一个名词。
文臣统兵时代
至于一些比较瘦的人,在那种武将当国的时代里,就算有着再高的军事素养,也很难当得上军队中的统兵大将,那时,他们最多只能担任军队中的军师、只能依靠给军队主将们出谋划策在战争中起到作用。
一直到明清时期,在文臣统兵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的情况下,那些身形不是特别魁梧的文臣才有机会成为了战场中的主将、执导起了战争的走向。
在历史中,袁崇焕、孙承宗、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正是这样文臣出身的武官,而他们,身形基本都不是肥壮的类型。
将军肚将军肚,将军没大肚子还能叫将军吗?事实上的古代悍将,有很多都是膀大腰圆大腹便便的形象,并非什么清瘦俊美或者肌肉型男之类的模样。
很多人觉得肌肉男,要比胖子更有力量,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解。
肌肉虽好看,可在战场上却是中看不中用,古代的悍将作战需要的是力量而不是好看,相对来说,那些大肚子的将军战斗力实际上更加惊人。
古代的悍将,大多数都挺胖
现在很多人印象里的古代将军,往往都是那种肌肉线条匀称,身材黄金比例的型男,还有更夸张点的,干脆就是个奶油小生,长得斯斯文文却又武功高强。
其实,这都是现在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为符合大众口味而创造出来的形象。
真正历史上的战将,大多都不可能长得那么清秀匀称,像兰陵王那般如若女子的战神古往今来也没几个,更多都是虎背熊腰的样子。
无论关羽还是岳飞,韩信、戚继光、郑成功,无论他们的画像还是塑像,都是魁梧雄壮还有个大肚子,这才是古代悍将的真正标准模样,绝大多数都是如此。
那么,古代完全没有清瘦的将军吗?当然也是有的,比如霍去病、卫青、郭子仪等,他们流传至今的画像,都是比较清瘦的样子。
甚至于,在如今很多剧中很胖的程咬金,其真实画像中的模样,却清瘦矍铄。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卫青与霍去病是汉朝人,但关于他们的画像目前存世的版本却是唐朝时期的,所以并不能够为信。
凡事都有例外,悍将多胖子,但也不代表清瘦的人做不了悍将,只是几乎所有清瘦的悍将画像都是上了年纪以后,他们年轻时到底如何,不得而知。
长胖在古代,没那么容易
现在的人大多追求身材,长胖也不是人们愿意的,可古代的情况截然相反,大多数的人想要长胖却反而没办法,因为长胖太难了。
一般来说,摄入的油脂、糖、碳水过多就会胖,可那时候的人没这条件。
食用油与糖都比较难得,即便是粮食,也不是所有家庭都那么宽裕可以顿顿吃饱的,至于肉食就更是如此,普通人家日常吃的肉,也就是偶尔的鸡鸭鱼罢了。
由于当时的环境条件不同,那时候的确是只有生活条件好的人才能长胖,而军伍之中的将帅等人,他们的待遇就比较好,所以才能长胖。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行军打仗粮食很重要,朝廷不用饿兵,从军虽然艰辛,但正常情况下军中的伙食,要远远好于寻常百姓。
尤其是将军等军中首领们,他们的待遇自然更加优厚。
以前肉食难得,而军中的将帅们,却肉食充足,像粮食等更不在话下,毕竟打仗需要巨大的体能消耗,要是吃不饱多尴尬。
也正因如此,古代的普通人往往都比较清瘦,但军中的将帅们却大多比较魁梧,这也是那时候的硬条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将军长得胖,的确有优势
可能有人觉得长得胖,看着软绵绵的没什么力量,不如肌肉男看着强悍,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甚至恰恰相反,古代那些悍将的胖,可不是纯粹的胖。
实际上,悍将看起来胖,却并不柔软,他们内里也是浑身肌肉,而是外面包裹着一层肉,这种状态下的人,力量要更加强大。
关羽岳飞都有将军肚,可看起来都不像没力量的人,反而充满威力。
有肌肉的人未必有力气,但膀大腰圆者却几乎都力气不小,而这是成为一名好士兵的基础,只有先成为兵,才有可能做到将军。
在战场上,大肚子的悍将们,力大无穷战斗力惊人,不仅要比那些瘦胳膊瘦腿的强悍,即便是那些浑身肌肉的,也很难胜过他们。
一个肌肉男与一个虎背熊腰的悍将,前者一拳过来,力量被悍将包裹着一层脂肪的身体给化解了,可肌肉男要是被悍将打一拳,那后果可想而知。
对于悍将们来说,身上的脂肪如同一层防护罩一般。
不仅可以保护身体,而且古代打仗往往耗时很长,大肚子的悍将通常体能可以支撑更久,这也是个非常巨大的优势所在。
大肚形象,也是文化氛围所致
古代的将军,虽然仍旧还是需要冲锋陷阵带兵打仗,但成为将军之后,身先士卒的机会也开始逐渐减少,更多是在后方指挥坐镇。
将帅,往往动脑筋更多,营帐之内才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
长时间坐着,肚子上的脂肪逐渐堆积,形成将军肚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即便是古代的诸多帝王也都是如此,全都清一色的大肚子。
将军肚可不是谁都能有的,尤其古代,往往都是那些有尊位者才能够生出将军肚,那些悍将更是如此,他们的地位越高,将军肚越明显。
现在的人崇尚清瘦,崇尚肌肉,崇尚身形匀称,可在古代,那种肌肉发达一身腱子肉,是苦力人的象征,没谁瞧得上。
传统文化讲究内敛含蓄之美,即便是有肌肉,人们也不会随便露出来。
那时候的人们,觉得文者清瘦是为廉,武者魁梧是为威,一个做将帅的人,不仅要身材高大威猛,而且要力量过人,大肚子往往都是标配。
若武将斯斯文文瘦瘦的,看起来就没有力量和威严,这是不符合古人的眼光的,而事实上若是真遇到这么个瘦将军,人们给其画像的时候,通常也要加工一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人物的身高体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人物的身高体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