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告诉孩子中秋节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告诉孩子中秋节的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的一年级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早在唐时中秋就正式成为节日,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2008年,中秋节与清明节、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月”为内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
1、来历: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在中秋节,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但每一种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
2、风俗:中秋节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
3、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中秋节又称月节,人类看着月出月落,月缺月圆,心生敬畏,自然就产生了月亮崇拜。
中秋节的来历是嫦娥奔月。习俗是吃月饼。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等等。
中秋节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吉祥。在这团圆的节日里,为了丰富幼儿的节日文化生活,让幼儿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2019年9月12号上午,长沙市开福区教育局山语城幼儿园组织开展了“中秋乐团圆,月饼润童年”活动。
“老师,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呀?”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带着各种有趣的问题便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老师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知晓了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还观看了中秋由来的视频。
中秋亲子活动文案
欢度中秋,亲子同乐!快来参加我们精心准备的中秋亲子活动吧!品尝传统月饼,制作精美灯笼,还有有趣的游戏和亲子互动等着你们!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家人共度温馨时光。活动时间:中秋节当天,地点:XX公园。快来加入我们,共享团圆的喜悦,留下美好的回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告诉孩子中秋节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告诉孩子中秋节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