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好东西有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好东西有什么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青铜器
不请自来,答如下:
就世界范围来说,中国的青铜艺术出现并不早,但是,在艺术水准和器类的丰富上,达到了无可企及的高度。因此,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非常多,这里举10件为例,以窥一斑。
商代后母戊方鼎
这件大鼎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知名度应该是最高的,曾用名“司母戊大方鼎”,是历史教科书插图中的常客,不仅号称“鼎王”、“中国古代青铜器之王”,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1939年,它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现藏国家博物馆。它的铸造工艺精湛,造型魁伟,纹饰雄奇,不但反映了我国商代青铜文化的水平,而且,在世界青铜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商代四羊方尊
这也是一件历史教科书级的一级文物,体型之大,可称“方尊之王”!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现藏国家博物馆。它集线雕、浮雕、圆雕等多种技术于一身,不仅平面纹饰美观流畅,立体雕塑也栩栩如生,显示了商代晚期湖南地方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
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
这件青铜器是193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样貌逼真,虽然威猛勇武,但自有一股憨态。它四肢匍匐余地,双目院长,两耳竖立,张口露齿,最奇特的是,身后的尾巴为两条。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它的背上,还立着一只安静的小鸟。大与小、强与弱和谐的呈现在一起,不愧是商代江西地方青铜器中的奇珍。
商代三星堆大立人
我国的青铜器出土了有成千上万件,但如此高大的青铜立人像,则独此一份。1986年8月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通高2.62米,基座高0.80米,重达180公斤。他头戴花冠,浓眉大眼,双手呈环状,赤足站立,身穿三层衣服,纹饰极其优美,整器庄重大方,透着威严之气。
西周利簋
1976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南罗村村民打井时,意外一处窖藏,里面出土了鼎、壶、尊等青铜器151件,其中就有这件利簋。它之所以出名,不单是器型庄重,纹饰森严,更主要的它的铭文提到了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明确记载了牧野之战的时间,对武王克商的年代确定,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西周何尊
此尊出土于陕西宝鸡,不过,不是考古发现品,而是贾村镇陈家在屋后取土时,偶然间掉下来的,后来卖给了废品收购站,被宝鸡市博物馆的职工发现,购回了博物馆。
该尊气势雄浑,器形高大,纹饰精美,高浮雕的兽面纹立体感极强。后来,马承源先生在器底发现铭文,12行共122字,记载了武王灭商和武王、成王营造成洛邑。其中有“宅兹中国”四字,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中国”一词。
春秋莲鹤方壶
该壶是青铜酒器,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为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它形体巨大,设计独特,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铸造工艺精湛。它最大的亮点在盖上四周为双层镂空的莲瓣,中间有一只立鹤,作引颈高鸣、展翅欲飞状,造型飘逸俊秀,生动传神,展现出清新、活泼、自由的时代之风。整体构思巧妙,一扫前代刻板之气,堪称春秋时期青铜艺术的典范之作,为郭沫若极度赞赏。
战国曾侯乙编钟
在中国出土的所有青铜乐器中,没有一套比曾侯乙编钟的规模更大,气势更雄浑!它它一共有编钟65件,最小的重2.4公斤,最大的重203.6公斤,加上钟架等总重达5吨,被称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更令人称叹的是,每一件钟都是双音钟,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由此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曾侯乙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
这件犀尊为西汉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陕西兴平,它工艺精湛,造型优美,不仅体型肥壮,而且神态威猛,霸气十足。全身采用错金银工艺,装饰有黄金和白银的细丝(或细片)镶嵌而成的云纹,这些纹饰不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而且让犀牛全身铠甲般厚皮的质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使纹饰与造型相得益彰,让古拙的犀尊显得华贵无比,熠熠生辉,堪称旷世杰作!
东汉错银牛形铜灯
这件东汉时期的灯具,1980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县,墓主人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被封为广陵王的刘荆。此灯造型奇特,底座是铜牛造型,通体光滑,纹饰多样,线条流畅,通过铸造和镶嵌,使铜和银两种材质的不同色泽交相辉映。灯罩顶部一根细长弯曲的铜管,一直延伸到牛的头部。这种设计,使灯内燃烧的烟尘,通过导管进入盛有清水的腹腔而溶解,从而具有了环保功能,设计非常巧妙!
注: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著名的青铜器有一批,比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但要说最著名的青铜器,当属“何尊”。它凭什么最著名呢?因为他是现有文物中最早发现有“中国”两个字的物品。
何尊是什么?
何尊,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它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何尊于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今宝鸡市陈仓区)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为什么如此尊贵?
何尊的尊贵之处在于它内底所铸的文字。其内底有铭文12行、122字,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内容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新都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
何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
何尊曾经被当废品卖掉
1963年8月,村民陈堆发现下雨坍塌后的土崖上好像有亮光,就去刨出来一个铜器。后来放到陈湖家,1965年,陈湖将这个铜器当废品卖了。当年,宝鸡市博物馆干部佟太放在废品站看到这件高约40厘米的铜器,见其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而富有变化,感觉这应该是一件比较珍贵的文物,便经过汇报后,以30元将这尊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的铜器买回了博物馆。经考古人员确认,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器,浮雕为“饕餮纹”。
1975年,饕餮铜尊因其造型图案精美被选送至国家文物局,作为全国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出国展出;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发现了铭文并将其命名为“何尊”。
随着何尊铭文被解读出来,专家们在相关文献中也找到了与之吻合的文字记载。比如《史记》周本纪中就有相关记载,周武王病逝后,“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何尊铭文内的中国二字字形)
还有其他文献如《逸周书·度邑解》中的记载,均能与铭文对应。
至此,何尊成了中国最早记录“中国”二字的文物。
何尊还出现了最早的“德”字。
在何尊之前的考古器物上,“德”字都是没有心的。何尊之后的铭文,表示道德的有“心”,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周王朝以德治国的理念。
“中国”两个字,首次出现在何尊铭文中,这是中国人应该记住的一件大事。
何尊,已经成了镇国之宝,最著名的青铜器这个称号,它当之无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好东西有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好东西有什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