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太监有多少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太监有多少人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姓李的太监有多少个
历史上姓李的太监不计其数,因为每个朝代都有许多的太监,而这许多的太监中,姓李的谁也说不清楚有多少个,但我们可以从中知道许多有名的姓李的太监,其中最有名的李姓太监莫过于慈禧太后最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莲英,还有明朝的太监李奕保。
知名的姓李的太监有:唐玄肃宗时期的太监李辅国,慈禧时期的太监李莲英。
宦官,又称宦者、内侍等,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自东汉开始,均为阉人担任。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能博取皇帝信赖,有可乘之机,有些宦官担任朝廷大臣。在东汉、唐、明等朝代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太监做了皇帝
太监做皇帝,这个脑洞开得有点大!中国两千多年皇朝史就是一部宦官史,加上商周时期已经出现的寺人,中国阉宦存在的历史近三千年、甚至更久!而在这三千年里,没有一个宦官成为皇帝,哪怕是晚唐时期肆意废立、杀戮皇帝的权宦们,也没有一个能够改朝换代成为皇帝的!原因很简单,宦官是自古就是异类,贵族阶层鄙视、士大夫阶层鄙视、百姓也鄙视,宦官改朝换代先天不足!
权宦们之所以嚣张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而不是人心所向,即便是低眉折腰谄媚他们的那些人,实际上很多内心也是看不起他们的。没有了手中的权力,宦官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怪物”。除此之外,宦官没有生育能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少量成年后阉割的宦官,绝大多数宦官是没有子女的,而这些成年后阉割的宦官当中,能够走上权力巅峰的又微乎其微。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宦官而言,即便改朝换代、自己当了皇帝,皇位也到不了自己后人手中,而“篡位”是要冒极大风险的。冒着诛灭九族的风险为他人做嫁衣,得不偿失,似乎没有多少人愿意这么做。
中国古代,宦官封侯、甚至封王者不乏其人。“蔡侯纸”想必大家都知道,它的发明者蔡伦就是宦官封侯的典型事例。唐朝的权宦李辅国、北宋的权宦童贯甚至还曾经被封为郡王。但是,宦官当皇帝,没有!绝对没有!
不过,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魏武帝曹孟德的祖父曹腾。当然,并不是亲祖父,曹腾一个宦官是不可能有亲儿子的,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过继嗣子。即便是这个唯一的特例,也并不是生前改朝换代成为皇帝的宦官。而是因为后来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受汉禅魏后,由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叡追尊的高皇帝。曹腾生前仅仅是汉王朝(东汉)的费亭侯,最高职位也不过就是宦官中的大长秋加特进。但是,千万不要小看曹腾的这个皇帝名号,曹腾可是中国两千余年皇朝史上宦官出身的、唯一合法的正统皇帝,也是中国三千年宦官史上唯一通过合法途径取得正统皇帝称号宦官。除此之外,别无他人!仅此一点,曹腾就足以傲视群宦了。
三个。
1、魏高皇帝曹腾。
曹腾,祖籍沛县,西汉开国元勋曹参之后(《三国志》所记)。
东汉末年,从汉安帝到汉灵帝,共六位皇帝,无一人长寿。寿命最长的汉桓帝35岁病逝,寿命最短的汉冲帝两岁夭亡。皇帝幼龄即位,政权由外戚把持;皇帝又利用身边的太监争夺权力。这就造成了一个局面,太监与外戚权势极大。曹腾就是这么一个大太监。
汉顺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曹腾侍奉太子读书。汉顺帝即位后曹腾就升了官,任中常侍。之后,汉冲帝夭折,汉质帝被大将军梁冀毒死,曹腾因拥立汉桓帝有功,被封费亭侯(关羽也是个亭侯)。曹腾收养了一个儿子,名为曹嵩。曹腾死后,曹嵩继承了爵位。曹嵩生下一子,名叫曹操。
曹操乱世枭雄,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死后,曹丕篡汉称帝。曹丕向上追尊三代,曹腾追尊为高皇帝,曹嵩追尊为太皇帝,曹操追尊为武皇帝。
2、南汉后主刘鋹。
刘鋹(chǎng),原名刘继兴,南汉最后一名君主。
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统治地区为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唐朝末期,节度使割据,刘隐为清海(不是青海)节度使。朱温灭唐后,封刘隐为南海王。刘隐死后,他的弟弟刘䶮在广州称帝,建立南汉。
刘鋹不信任大臣,只信任太监。他认为,大臣们有家室,会想着家庭子孙,不会尽忠;只有太监无牵无挂,可以忠于自己。所以,为了得到提拔,臣属们纷纷自宫,太监总数一度达到两万。
举国官僚皆太监,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份。把这个太监官僚的总头目刘鋹称作“太监皇帝”应无问题。
事实上,这些自宫求进的官员哪有廉耻可言?没有廉耻,又怎么可能忠心呢?只能说刘鋹的脑回路与常人不一样。
3、南宋高宗赵构。
赵构,宋徽宗的第九子,宋钦宗的弟弟,南宋第一个皇帝。
为什么说他是太监呢?因为他就是一个死太监。1127年,靖康之变后,赵构在商丘即位。即位之初赵构启用主战派李纲为相,整顿朝纲。但不久,李纲坚决抗金的态度吓坏了赵构和一帮投降派。于是,李纲只做了77天的宰相便被罢免。赵构害怕金军再度南下,逃到扬州,把开封交给宗泽防守。
宗泽是坚决的主战派,他积极联络抗金义军,多次挫败了金人的进攻。宗泽先后上二十多道奏章,请求赵构回开封,收复故土。然而赵构惧怕金人,不敢。
1128年,宗泽悲愤辞世。宗泽辞世后,赵构派遣杜充接任。杜充一到,就切断了对义军的支持,致使河北沦陷。
1129年,金军再次南下,杜充不战而逃,让出河南。部分金军奔袭扬州。当时,赵构正在和宫女淫乐,听到金军到来的消息,惊吓之下阳瘘。这也导致赵构再无子嗣。
绍兴十年北伐,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赵构下令班师,以致“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有人说下令撤军是因为宋国国力不能支撑北伐,其实是胡说。因为赵构7月11日一天之内发12道金牌命令岳飞班师时,还有没接到7月8日郾城大捷的战报。7月18日赵构接到战报,又命令岳飞暂缓班师。
岳飞接到撤军金牌后,留下军队保护南迁的百姓,自己则赶赴临安面见赵构,途中遇到传达“暂缓班师”令的使者。可惜,已经晚了。
由此可知,不是南宋国力不能支撑,而是赵构不相信宋军能战胜金人。 所以,赵构从生理到心理,都是一个太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太监有多少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太监有多少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