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武邑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武邑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窦漪房历史介绍
窦漪房(前205年-前135年),一般称窦太后,她是西汉初期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人,西汉第三位皇帝刘恒的皇后。刘邦去世,吕太后掌揽大权时,窦漪房入汉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误赏赐给代国国王刘恒,但深受刘恒宠爱,之后一步步成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成为一个传奇女子!
1窦漪房历史介绍:孝文窦皇后(?—前135年),《史记索隐》记载其名为猗房[1],清河观津(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人 。汉文帝皇后。
汉惠帝时,被选为家人子,入宫伺候吕后,称为窦姬。后被赐予代王刘恒,随行代国,甘苦与共。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册立为皇后,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景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建元元年(前141年)汉武帝即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去世,与汉文帝合葬于霸陵。
西汉皇太后窦漪房的简介,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
谢邀!窦漪房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刘启的生母、汉武帝刘彻的祖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其传奇的女性。
窦漪房出身于清河郡,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汉惠帝时期,窦漪房入宫当了吕后身边的宫女。不久,吕后准备选一些美貌宫女赏赐诸侯王,每王五名,窦漪房也上了名单。
窦漪房因赵国离家乡清河郡最近,就向管事的宦官请求,希望派自己去赵国。宦官答应了她,后来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居然将她列入遣往代国的名单。
窦漪房为此痛哭流涕,责怪宦官食言,不肯前往,但最终还是被迫去了代国。谁知塞翁失马,此时还是代王的刘恒一见她就非常喜欢,对她格外宠幸。
刘恒当时已有王后,王后还为他生了四个儿子。窦漪房去后不久,王后就病故了。
再后来吕后驾崩,诸吕被灭,大臣们迎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说来也怪,文帝登基未久,王后所生四位嫡子竟接连病死。那时窦漪房已生有一女刘嫖,二子刘启、刘武,大臣们请立长子刘启为太子,窦漪房顺理成章当了皇后。刘启继位后,尊她为皇太后。刘彻即位,她又成了太皇太后。
发生在窦漪房身上的种种机缘巧合,似乎她得到了上天的特别眷顾。然而天道有常,有得必有失。窦漪房刚到中年,已然双目失明。尽管如此,她的内心却更加理智而坚定。
作为黄老之道的忠实信徒,窦漪房坚决贯彻文景时期无为而治的基本国策。这既有时代的因素,也与其个人经历有关。除了阴差阳错地当上皇后外,与失散多年的弟弟窦广国意外重逢这件事,对窦漪房的信仰影响很大,史书对此也有详细记载。
窦漪房进宫那年,弟弟窦广国才四岁,由人领着到驿站给姐姐送行。窦漪房见弟弟瘦得皮包骨头,心里很是不舍,特意给他洗了头,又喂他吃了顿饱饭,才准备动身。窦广国竟死死抱着姐姐的腿,不放她走,窦漪房只能用力挣脱开,含泪而去。
窦漪房入宫后不久,惊闻窦广国遭人拐卖,不知去向。她悲泣数日,茶饭不思。多年后,她已贵为皇后,就派人在民间四处张榜寻找弟弟。功夫不负有心人,姐弟俩终于得以团聚。
窦漪房后来得知,窦广国被转卖了十余家,吃尽了苦,成年后又跑到山里为人砍柴烧炭,勉强糊口。有一次,山洪引发泥石流,活埋了百余人,只有窦广国活着出了山,偶尔看到榜文,就到长安来找姐姐……
弟弟大难不死及姐弟久别重逢这两件事,在窦漪房看来,实在是上天对她笃信黄老之道的一种奖赏。
汉武帝登基后,这位大有为之君很快搞起了“建元新政”,准备更改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自然遭到太皇太后窦漪房的强烈反对。
建元新政触犯了窦漪房最坚定的精神信仰,她那传奇的人生经历,使她毕生将“无为则无不为”六字当成座右铭,进而推崇“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这是从她的丈夫汉文帝起,朝廷就一直遵行不悖的理念。在她看来,刘彻锐意革新,是对这一完美理念的背叛,是对“文景之治”的背叛,所以她必须将刘彻拉回正确轨道上来,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爱孙对她的仇恨。
在祖母的干涉下,建元新政草草收场,这对于年轻气盛的刘彻来说未必是件坏事。直到窦漪房去世,汉武帝才得以真正掌权,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
纵观窦漪房的一生,确实当得起这两个字:传奇!
无论是早些年的《汉武大帝》还是后来的《美人心计》这些影视作品都塑造了一个运筹帷幄,深谙权谋的窦太后形象。
历史上的窦氏其实并没有留下明确的名字,民间传说叫做“窦漪房”,作为汉文帝朝的皇后、汉景帝朝的皇太后与汉武帝朝的太皇太后,窦氏历经五代皇帝,辅佐三代帝王,的确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
灰姑娘阴差阳错的上位史
窦氏出身贫苦,幼年时代父亲死去,兄弟离散,无依无靠的窦氏被迫入宫成为宫女。汉惠帝时期,吕后赏赐宫女给诸侯的时候,本来想前往离故土近些的齐国的窦氏,阴差阳错分配去了代国,伺候当时还是代王的刘恒。
虽然窦氏后来成为了刘恒的皇后,不过窦氏并非元配。当时的刘恒有自己的王后,王后还生育了四位子嗣。然而窦氏入宫后,代王后与其所生的四位王子全都先后死去,深受刘恒与薄太后宠爱的窦氏继位代国王后。
窦氏出身不高,但其人生实在令人艳羡——从一介宫女成为诸侯妾室,再到藩王王后。随着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平定,刘恒被宗室汉臣迎立为新帝,窦氏四平八稳不费力的成为了母仪天下的汉朝皇后。
娇惯女儿溺爱幼子的执拗老太太
窦氏为刘恒生育了三个儿女——嫡长女馆陶公主刘嫖、汉景帝刘启与梁王刘武。
除了刘启之外,窦氏对自己的女儿还有小儿子非常疼爱娇纵。馆陶公主是文帝朝唯一的嫡公主,尊贵无比,窦氏也对馆陶公主疼爱非常处处庇护,还吩咐自己千秋之后所有的私产悉数由馆陶公主继承。这也使得后来的馆陶公主非常跋扈,人称“窦太主”。
而更夸张的是窦氏对小儿子刘武。刘武最初的封地是刘恒的发家地代国,后来又改去了最富有的梁国。窦氏疼这个小儿子到什么程度呢——想让刘武也做皇帝。窦氏甚至曾经强迫景帝刘启册立刘武为皇太弟,想让自己两个儿子都做皇帝,只不过因为朝臣甚至窦氏母族都极力反对才作罢。
辅佐三帝,成就汉武帝伟绩的女人
其实文帝与景帝两朝,窦氏对于朝政的影响力非常有限,直到景帝驾崩以后,成为太皇太后的窦氏才真正成为掌权者。
窦氏是历史上最后一位信奉黄老思想的封建统治者,站在汉武帝的角度来看,窦氏的确处处掣肘。每每汉武帝希望用兵,窦氏都极力反对,然而纵观全局,整整六年,武帝刘彻能够平稳的完全掌权,能够开创后来的盛世,与太皇太后窦氏密不可分。
所以说,窦氏如同一只老母鸡,她并不贪恋皇权,更像是位守护者,从她的羽翼之下孵化出了一个强盛的大汉帝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武邑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武邑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