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3分钟讲秦朝历史人物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3分钟讲秦朝历史人物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历史上有哪些错失良机的著名例子
  • 历史上有哪些错失良机的著名例子

    错失良机就是:

    往近了说,2020年1月错过买口罩,3月错过买安全帽,5月错过摆地摊,6月错过买黄金……

    往远了说,上世纪80年代没有下海,90年代没有跑深圳,2000年前后没有贷款买房子,2003年没有做淘宝,2006年没有买股票,2009年没有做微博,2012年没有做微信公众号,2017年没有做拼多多……

    而我,则是2018年没有做头条……

    3分钟讲秦朝历史人物故事 - 华夏历史

    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错失良机的例子是春秋时期的泓水之战。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援,楚国派出军队向宋国发起进攻,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就从郑国撤退了,双方的军队在泓水相遇,楚军正在渡桥,这可谓是天降良机,宋襄公的手下也说,趁楚军正在渡桥,现在发起进攻,必然能打它个措手不及,但是宋襄公拒绝了,声称是:自己乃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之危呢?手下只好作罢。等到楚军渡过桥后,宋襄公的手下又说:趁现在楚军刚渡过桥,还没有摆好阵型,现在攻击胜算很大。但是宋襄公又拒绝了,非要等到人家摆好阵型,才公平一战。但错失良机后,楚军数量远比宋军多,宋襄公怎么可能打得过楚军呢?所以讲究仁义的宋襄公大败,次年便郁郁而终。

    这样的宋襄公居然能成为春秋五霸,与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和秦穆公四人并列,我想这四位霸主如果得知的话,恐怕会羞于与之为伍。也正是因为这么水的宋襄公,才会出现另一种春秋五霸的说法了吧,另一种说法中,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两种说法中,齐桓公和晋文公是公认的两大霸主,史称“齐桓晋文”。而秦穆公和楚庄王也很厉害,唯独这个宋襄公个人能力或者历史功绩等都不大,所以很多人认为他不配霸主之名。宋襄公面对比自己实力强的对手,本占据着先机,但过于遵循礼仪,导致错失良机而大败。让他在历史上的认可都不高,可谓是错失良机的典型案例了。

    1950年11月13日,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在朝鲜大榆洞召开会议,总结抗美援朝一次战役的经验教训。

    首批入朝作战的是四野的4个军,彭总表扬了其中39军,40军和42军。唯独把四野的老大哥38军痛骂了一顿,说他们贻误战机,不配主力的称号。



    38军惹得彭总大发雷霆的原因,是因为入朝第一战,志愿军司令部决定集中三个军于西线作战,围歼南朝鲜军第六、第七、第八师。

    38军的任务是迅速穿插到煕川以北的文明洞、仓洞一线,配合志愿军第四十二军第125师,围歼南朝鲜第8师于煕川以北地区。

    38军军长梁兴初和政委刘西元接到命令后,决定以下属第113师主攻;第112师迂回煕川以东切,断敌人退路;第114师为总预备队。只等第112师迂回到位,就立即发起总攻。



    但是当112师急行军到满浦时,与一支从前线撤下来的朝鲜人民军相遇。

    这支朝鲜人民军原来也是四野的部队,112师师长杨大易和人民军的首长是老战友,杨大易请老战友吃了顿饭,顺便请人家介绍一下与美军作战的经验。

    当时,志愿军司令部已经通知过杨大易,煕川已经被南朝鲜军一个营占领。

    可是杨大易想再靠实一下情况,问老战友占领煕川的是什么部队。

    老战友回答的很干脆:“美国鬼子,有一个团的兵力,都是黑人”。



    本来计划打南朝鲜军,现在敌人变成了美军。第一次和美国鬼子交手,一定要慎重,保证首战必胜。敌情有变,杨大易一分钟也没耽搁,通过电报向军长梁兴处汇报了敌情。

    而此时担任主攻的第113师,已经和敌人交上了火。

    梁兴初身经百战,善于把握战机,他感觉在煕川消灭美军一个黑人团,比消灭南朝鲜一个师更有意义,于是临时改变作战计划,准备围歼驻守煕川的美军黑人团,并为此做了周密的部署。



    但是等112师对煕川发起总攻时,才发现此时的煕川只是空城一座,那个所谓的黑人团根本就不存在。

    南朝鲜第八师和志愿军113师作战,只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就丢盔卸甲,全线溃退。

    但是由于围攻煕川耽误了112师太多的时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保卫圈,南朝鲜第八师侥幸逃走了。

    38军没能圆满完成围歼南朝鲜第八师的作战计划,被彭总痛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本来,上方谷大火就是司马懿父子三人的葬身之地。诸葛亮算准了司马懿父子会从上方谷经过。司马懿父子果然中计,那场大火把司马懿父子包围了,差点烧死了司马懿父子。火势正旺的时候,天降大雨,把上方谷的大火浇灭了,司马懿父子逃过一劫,诸葛亮的希望落空了!这样的事情导致诸葛亮一病不起,病死于五丈原。如果上天眷恋蜀国,烧死了司马懿父子,那么历史就会改写,或许蜀国能一统天下也说不定。

    曾经有良好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但是他们没有珍惜,在机会错过之后,这些人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惨烈的。

    战场“仁义”

    作为春秋时期一方势力之主,宋襄公以“泓水之战”的“仁义”做法流传于后世。

    战争中,战机稍纵即逝,所谓是“狮子搏兔,尚用全力”,战场上,主帅的一念之差,就可能导致自己一方的失败,在宋襄公这儿,他不是说抓不住战机,而是眼睁睁的看着机会在自己的授意下溜走,并且还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泓水之战,宋楚两军对阵,在宋军严阵以待时,楚军还正在过河,身边人建议宋襄公,趁楚军渡河时干掉他们,但宋襄公以自己一方是“仁义之师”为由,不让攻击,楚军过河之后,在岸边排兵布阵,这个时候,宋军依然可抓住先机打击楚军,但宋襄公认为,打仗要等双方都准备好,公平对决。

    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

    后来的结果也十分公平,楚军布阵之后,宋军大败,损失惨重,宋襄公本人也受伤而退。

    刘邦脱离虎口

    要说影响很大的错失良机,还要说说鸿门宴。

    本来这次宴会就是针对刘邦的,作为项羽的左膀右臂,范增的眼光很长远,看出了刘邦此人必有大谋,未来会是项羽的劲敌。范增不只一次提醒项羽,趁着刘邦还没壮大,抓紧除掉他,可是项羽并未有所行动,在鸿门宴上,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动手,可项羽还是没有针对此事做出回应。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刘邦剧照)

    倘若项羽下令对刘邦动手,那后面也就没有刘邦啥事儿了,可事实是,刘邦从鸿门宴中安然走脱,后来的楚汉之争中,项羽到底还是栽在了刘邦的手里。


    参考文献:

    《史记·宋微子世家》

    《史记·项羽本纪》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3分钟讲秦朝历史人物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3分钟讲秦朝历史人物故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3分钟讲秦朝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