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中的青铜器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中的青铜器有哪些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说说古代青铜器的艺术成就
青铜器发展最灿烂辉煌的是商周时期,器物种类丰富,还作为礼器使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商代:器物种类增多,出现了许多夏代未见的器物,还有一些组合样式的关系,装饰比较简单,出现了浮雕,鸟兽造型生动,纹饰另有夔纹、兽目纹等。
西周:器物种类丰富,列鼎制流行,出现成组的编钟等乐器,铭文增长,从一句祝福语变成长篇铭文,盛行长铭,出现新纹饰,兽面纹、波曲纹等流行,整体呆板、单调。
东周:器物数量减少,器型上出现许多变化,有了青铜货币,长铭减少,铭文简练,装饰手法多样,平雕、浮雕等,流行蟠螭纹、弦纹等。
根据商周时期来看,艺术成就概括为三点:
一是成熟的造型艺术,造型比较特别的有曾侯乙尊盘、马踏飞燕等,曾侯乙尊盘是由尊、盘两件器物组成,可以分开放置,失蜡法铸造,造型优美,纹饰多变,圆雕、浮雕等工艺都在此器物上有完美的体现。马踏飞燕成功精准的掌握力学原理,描述的是奔跑的马三足腾空状态,一足超越飞着的鸟儿的瞬间,工艺技术高超,造型精巧。
二是精致的装饰图案,纹饰主要是饕餮纹、云雷纹、蟠螭纹、鸟纹等。
饕餮纹是中国青铜器上最常见的花纹之一,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较强,常作为主要纹饰使用,是古人思想和创造的体现。云雷纹最早出现在陶器上的纹饰,图案呈圆弧线条的回旋线组成的是云纹,有方折角的是雷纹。
三是作为礼器在社会中的文化作用。如司母戊鼎、大盂鼎、利簋等。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所制。形体丰韵、造型典雅、纹饰精美、技艺高超,是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大盂鼎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铭文记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研究当时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总之,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无论是在外形表现还是内在表达上都灼灼生辉,真实反映出当时社会生产水平、科技水平、艺术审美水平,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缺少的明珠。
青铜器是用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制造而成的器物。青铜较红铜熔点低,硬度高,铸造性强,耐腐蚀,适于制作工具、武器、日用品及雕塑艺术品,是人类最先广泛使用的金属器具,在人类历史上促成了继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之后的青铜时代。
据考古发现,约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青铜器开始出现。最早发明青铜器的地区是西亚。
中国古代青铜技术约发明于马家窑文化时期,二里头文化时进入早期青铜时代;商代早期与西周达到鼎盛阶段;战国时期因铁器的广泛使用,青铜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渐为铁器所代替。
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广泛用于制作生产工具、武器、车马上的青铜构件、饰件及装饰品、礼器等。
青铜礼器又称彝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青铜礼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其存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显著特点。
青铜礼器可分为四大类:
①【食器】有鼎、鬲、簋、盨、甗、敦、豆等,其中盛肉的鼎是最重要的礼器。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重达875千克,是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②【酒器】包括饮酒器爵、斝、觚、觯、觥及盛酒器尊、卣、壶、罍、方彝等。商代贵族饮酒成风,西周初期曾严厉禁酒,西周中期以后青铜饮酒器大为减少。
③【水器】有盘、盉、匜、鉴等,主要用于行礼时盥手以表示虔敬。
④【乐器】有铙、钟(包括甬钟、钮钟与镈)、鼓等。湖北随州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达65件的青铜编钟,音域宽广、音色优美,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及音乐的高度水平。
青铜武器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钺、戈、矛、戟、刀、剑、弩、镞、盔等。
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仅造型庄重,而且表面大多铸或刻有精美纹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商代及西周初期主要饰兽面纹(饕餮纹)、龙纹、夔纹及凤鸟纹等,繁缛神秘。西周中期以后盛行窃曲纹、环带纹及麟纹等。春秋中期以后盛行蟠螭纹及蟠虺纹等。春秋晚期以后出现的反映宴乐、狩猎、陆战及水战等古代社会生活、战争场面的纹饰,开汉代画像艺术之先河,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青铜礼器是贵族宗庙官室中的重器,贵族往往将记述与自己或祖先有关的重大事件的文字铸或刻在礼器上面,作为自己世官世禄的凭证与护身符,从而使青铜礼器上保存了大量有关古代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的珍贵史料,这就是青铜器铭文。例如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499字,是目前已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战国时期青铜礼器开始衰落,青铜武器也开始被铁兵器取代。但青铜货币及日用器如铜镜、带钩、玺印及灯等发展起来,其中青铜货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的主要种类。铜镜在汉代和唐代得到高度发展,直到清代才被玻璃镜代替。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盔甲
谢谢邀请啊!
古代著名的盔甲真的不少……
列举中外几种比较典型的吧
先说一个见证了沙皇俄国四处扩张历程的“妨主”锁子甲。
莫斯科军械库里收藏着一件编号为4470的短袖链甲衫(特指短下摆、无罩帽的锁子甲)。这件链甲衫肩宽处达114厘米,下摆宽82厘米,长60厘米,铁制,铁环大约有16000个,重量为11672克。
它的第一个主人是俄罗斯公爵彼得诺维奇·舒伊斯基。身为大贵族和总督的彼得·伊万诺维奇·舒伊斯基曾参与了伊凡雷帝对喀山的征服和对利沃尼亚骑士团的战争。1558年,他指挥包围并攻占了杰尔普特(今爱沙尼亚城市塔尔图)。在1564年1月26日的乌拉河之役(Battle of Ula)中,他遭遇立陶宛人突袭,结果他还没来记得穿盔甲就被干掉了。
之后,这个锁子甲成为伊凡雷帝的收藏品。
1583年,伊凡雷帝将这件链甲衫赐予了一位著名哥萨克——征服西伯利亚汗国的叶尔马克。结果获赠这件链甲衫后,叶尔马克于1584年8月5日,遭遇西伯利亚人的突袭。在混战中,他被西伯利亚人打到了水里,结果因为穿着这件锁子甲而被淹死了。
1646年,它被在西伯利亚的一个城市里发现,并带回莫斯科。可能由于该链甲衫的前后两任主人都死于非命,再也没人尝试着相当其第三任主人了。这件链甲衫于是收藏于莫斯科的皇家军械库,留存至今……
再说一个克妻的胖子国王的两套铠甲。
16世纪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身为英国都铎王朝第二代君王,最著名的是他一共有过六次婚姻和六个王后,其中前五个王后两个离婚,两个被处死,一个死于产褥热。
这个国王很喜欢竞技比武,拥有多套比武铠甲。
我们就来看看他最初和最后两套不同的铠甲的差别,好明白岁月是一把怎么样的杀猪刀。
第一套是格林威治兵工厂出产的“银镂铠”,由保罗·范·维兰德大约于1515年制作而成。这件铠甲通体镀银并曾饰金,全甲于骑乘状态时高185厘米、胸甲肩部至腰部高35.5厘米、全重30.11公斤。该铠甲上的胸围(由铠甲外侧量得)为105.5厘米(41.7英寸)、腰围则为88厘米(34.7英寸)。在胸甲上的人物形象是圣乔治,背甲上的则是圣巴巴拉。其他部分的铠甲都采用都铎玫瑰与凯瑟琳的石榴标志。甲裙底部有以亨利八世与凯瑟琳公主的名字首字母H和K为装饰图案,以此纪念她们两人的婚姻。但最后亨利八世这个渣男,因为凯瑟琳不能生男孩而抛弃了她。
最后一件铠甲是1540年格林威治兵工厂为亨利八世制作的。亨利八世此时49岁。该铠甲高188厘米,重35.33公斤,胸围138厘米(54.5英寸),腰围129.5厘米(51英寸)。
从两件铠甲来看,亨利八世这个渣男做到了“特别能吃苦”的前四个字。
相对于国外对于国内铠甲的保护与收藏,国内这个真的差远了。
说两件国内著名的铠甲吧!
首先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东周皮甲。要注意的是,东周皮甲不能简单理解为皮质甲,而是一种皮革大漆复合甲。
我们的作者曾对这个套进行过复原。
甲片髹漆后形成漆膜“具有防腐蚀性能和一定的强度、韧性”,“漆膜厚度一般约为0.3毫米,估计要涂刷六七层之多”。2毫米厚度漆层,已经超出美观和防水等基本需求,显然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整体防御能力。古代工匠在制作时,对不同部位应该区别对待,后世的中国甲胄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道理类似。
著名宅男、明万历皇帝的定陵里出土过一套盔甲。这幅铁甲自肩至底边通长68厘米,被称为齐腰甲。
这种铁甲是对襟。甲身前襟分为左右两片,各于胸部中心缀一铁质贴金圆护镜。两左右片以六对枣核形扣及扣襻纽系。后襟为一整片,上部中心置一圆护。前后襟在肩部连缀,褃缝用绦带连接。根据资料介绍,这幅盔甲共用黑漆熟铁方叶及三角形叶等一百九十九片。因为皇帝的身份,甲片以合股粗丝线穿连编缀制成,而衬里用的是织金锦。
定陵出土的铁盔,属于宽沿六瓣式铁盔。根据明成化四年兵仗局所监制记录,这种头盔以四瓣、六瓣、八瓣铁盔居多。出土的头盔含盔缨杆在内,高33厘米、重1690克。因为是皇帝的,所以六瓣间的缝隙上都加了香草金饰压条。盔的六个面上还有金制六甲神。分别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六神。在道教中,六甲神被视为阳神(与六丁神相对,六丁神为阴神),又称“六甲将军”。能“行风雷,制鬼神”。盔顶上有真武大帝像,明朝有真武大帝崇拜(明成祖认为他能夺取皇位是因为真武大帝保佑了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中的青铜器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中的青铜器有哪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