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西宁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西宁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青海省西宁的地名起源
西宁市,古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夏都,位于中国西北地区、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这座城市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民俗风情。"西宁"这个名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当时的西平郡被改为西宁州,此后便有了"西宁"这一称呼。在历史上,西宁还曾被称作西都县,也曾经历多次行政单位的更迭,如西宁州、西宁府、西宁县等。直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才正式成立了西宁市。因此,可以说西宁市的名字起源于北宋时期的西宁州。
西宁的历史典故
青海湖的传说
传说东海老龙王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子分别管理北海、东海和南海,惟有小儿子没有海。但他很有志气,来到青海草原,引来了108条河水,造就了一个西海,而当今的青海湖就是西海的一部分,他就成为了西海龙王。
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
古为羌地,西汉时置军事和邮传据点西平亭,神爵初属金城郡临羌县。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县(今西宁市)。(或说,)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扩建为西平郡,开始在此筑城。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改为西宁州,至此“西宁”之称始于见史。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宁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以省垣周围正式成立西宁市。
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为青海省辖市。1950年西宁市为青海省人民政府驻地。 1960年原由省直辖的湟中、大通2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划归西宁市领导。1962年湟中、大通2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改由省直辖。1966年大通县(驻桥头)交由西宁市领导。1985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5]163号)撤销大通县,设立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原大通县的行政区域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986年3月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30号):(1)将西宁市城西区分设为城西、城北两个区。(2)撤销西宁市郊区,将原郊区所辖的7个乡分别划归城东、城中、城西、城北4个区管辖。1999年12月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9]142号)将海东地区的湟中县、湟源县划归西宁市管辖。
西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许多富有当地特色的历史典故。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西宁丸”。明朝时期,西宁地区发生了兵灾,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当时有个姓周的知县,不忍心百姓受苦,就变卖家产以作军饷,又将流民组成军队,前往打仗。某天,周知县领军到了大通一代,在现今的西宁城北门外的北关街一带扎下营寨。为了纪念这个扎营的地方,就取名“西宁”,意思是“西部安宁”的意思。
此外还有“察汗河”的传说,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路经青海湖畔,时逢夏天,他口渴难忍,便命令路边的一条河流的水流向他的马鞍下,饮马水后成吉思汗顿感浑身凉爽、精神倍增,于是赞叹道:“好清凉的水啊!”当地人便将此河称做“察汗河”(蒙语,意为:好河、圣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宁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宁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