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最多的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最多的省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中国历史上哪个省份的名将最多?有何依据
  • 中国历史上哪个省份的名将最多?有何依据

    现在的省份行政区划大致形成于清朝,清朝以前的行政区划和如今的省份已经有很大的差别,如果要统计清朝以前的名将所在如今省份的情况,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就以现在的省份区域来看看清朝至今的名将,我认为应该是湖南最多,理由如下:

    一、清朝时期,以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为首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涌现了曾国荃、刘锦棠等一批名将。

    二、辛亥革命时期,涌现了黄兴、蔡锷等一批名将。

    三、国民党时期,北伐战争时,初期的8个北伐军中,有3个是湖南的,他们是谭延闿的第二军、程潜的第六军和唐生智的第八军,黄埔学生中有名的黄埔三杰都是湖南人(湖南新田的蒋先云、湖南湘乡的陈赓和湖南岳阳的贺衷寒),后来又有廖耀湘、宋希濂、郑洞国、陈明仁、阙汉骞、李默庵、黄杰、杨伯韬、潘裕琨、刘戡等一批名将。

    四、共产党方面,开国将帅中,湖南有十大元帅中三位(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十大将中的六位(粟裕、陈赓、黄克诚、谭政、许光达、肖劲光)以及以萧克、王震、杨得志、杨勇为首的一批上将。

    湖南著名将军一一彭德怀(副国级),贺龙(副国级),罗荣桓(副国级),粟裕(副国级),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6大将),王震(副国级),邓华,甘泗淇,朱良才,苏振华(副国级),李涛,李志民,李聚奎,杨勇(副国级),杨得志(副国级),肖克,宋任穷(副国级),宋时轮,陈明仁,陈光,钟期光,唐亮,陶峙岳,彭绍辉,傅秋涛,张震(副国级),李作成,刘镇武,谭振林(副国级),张海阳,刘源,谭冠三。(中将,少将略)

    国民党著名将领一一贺衷寒,蒋先云,贺国光,郑洞国,廖耀湘,宋希濂,唐生智,黄杰,程潜,陈明仁,沈醉,邓文仪,李默庵,刘戡,赵恒惕,何健,许克祥,熊新民,鲁涤平,张辉赞。

    井冈山根据地虽然位于江西境内,可早期的红军队伍来自于哪里呢?当然是主席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朱老总和陈老总率南昌起义余部发动的“湘南起义”以及彭老总主持的“平江起义”,这三次起义的共性在于,都发生在湖南省境内,而井冈山是在湘赣交界地带。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最多的省 - 华夏历史

    (八路军时期的许光达将军)

    所以要注意历史的细节,中央红军虽然是在闽赣苏区发展起来的,但是其高级指挥员却大多来自湖南地区,也就造就开国十大元帅中,有彭德怀、罗荣桓、贺龙(湘鄂西红军)三人籍贯为湖南,更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等六位大将出身于湖南,这个接近50%的比例是全国各省中绝无仅有的。

    尽管在开国将帅群体中,江西以总数量360名位居第一,可是题目特指的是“名将”,因此湖南省虽然只有199名位居第三,但是高级将领尤其是名将的数量无疑名列前矛,比如粟裕、比如陈赓等等。而在57名上将中,有19人出自湖南,在177位开国上将中,也有45人出自湖南,比如王震、杨勇、杨得志、邓华、李志敏、宋时轮、唐亮等等,可谓是将星璀璨。

    (左权将军)

    这还不算完,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初期,所部八个军中有三个军其实是“建国湘军“的队伍,占比达到了37.5%,包括了谭延闿第2军、程潜第6军和唐生智的第8军,而且必须要清楚,北伐战争其实是从湖南开始的,因为唐生智归顺广州政府后,北伐军的势力在1926年已经拓展到长沙,并且是以长沙为前进基地开始的北伐,所以在另外一个阵营中,湖南籍名将也是大有人在。

    黄埔一期仅仅招生499人,但是由于程潜所办“湘军讲武堂”158名学员的整体并入(几乎都是湘籍),从而使黄埔一期生中的湖南学员比例,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比例,第一期毕业学员共645名,其中197名为湖南籍,占比达到了30%,比如号称黄埔三杰的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就全部是湖南老表。

    (陈赓将军)

    所谓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的说法,其中李默庵也是湖南人,黄埔一期生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在国民革命军中资历深厚,自然名将辈出。一般而言,真正得到重用并且在战争中晋升迅速的所谓黄埔生,多指前五期学员,而在黄埔第一到第五期的总计6054名学员当中,居然有2198名是湖南籍,占比高达36%,居全国各省第一。

    黄埔系军队从一个2000人的教导团起家,直至发展到几百万人的军事集团,其中以黄埔生为中下级军官骨干,在20多年的战争历程中,先天性具备名将滋生的土壤,并逐渐超越了保定系军官团。

    (宋希濂)

    比如北伐铁军第四军的叶挺独立团,是由孙中山大元帅府的铁甲车队扩编而成,在扩编的士官和士兵当中,基本以三湘子弟充当骨干,大多为安源煤矿工人和湖南各地的农运骨干,连排以上干部几乎都是湘籍党员,战斗力自然爆表,“无湘不成军”所言非虚啊。大家不太熟悉的秋收起义骨干军官卢德铭、余洒度、苏先俊、伍中豪也都是湖南人,只不过他们很早就牺牲在革命战争的战场上。

    尽管老蒋用人讲究“黄浙陆一”,大肆提拔浙江同乡,但是湖南籍将领仍然是绕不过去的特殊群体,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之后,虽然战区一级司令官多为保定毕业生,但是副战区和兵团级的军事主官,湖南籍仍然大有人在,并且总数量仍然稳居各省第一。笔者简单拢了一下,在解放战争中蒋军先后组建的22个兵团当中,湖南籍的兵团司令可谓一抓一大把。

    (陈明仁将军)

    比如第一兵团先后担任司令官的郑洞国、陈明仁和黄杰,第四兵团的李文,第九兵团廖耀湘,第十一兵团霍揆彰,第十四兵团宋希濂等等,兵团副司令袁仆、丁德隆,还有复兴社的邓文仪、被枪毙的酆悌、战场自毙的刘戡,无一不是耳熟能详。至于黄埔四期、五期的军长、师长那就更多了,同时在南京中央军校开办以后,湘籍学员占比也相当之大,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

    所以在另外一个阵营中,湖南籍的“名将”数量肯定是力压浙江稳居第一的,还有一批其实也算比较知名的,比如后任的新1军军长李鸿、新6军军长潘裕昆、第18军军长杨伯涛、第74军军长邱维达、第5军军长熊笑三,看见没有,所谓“五大主力”的军事主官已然到齐了,他们虽然没有首任主官那么出名,也算是蒋军中的骨干将领了,无非是资历稍差一些而已。

    还有血洒疆场的两位我军早期名将值得一提,那就是红三军军长黄公略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也都是湖南人,如果不是过早牺牲,军衔至少大将起,这个结论不离谱吧?

    (程潜将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最多的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最多的省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最多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