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华文化各地春节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华文化各地春节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过年有哪些比较特殊的习俗
  • 过年有哪些比较特殊的习俗

    我们是屯堡人,六百多年前老祖先就来到了安顺,也把许多习俗带来了安顺。特别是过年的时节,这些习俗尤其显得重要,也是屯堡人乐此不疲周而复始不厌其烦的事情。

    三十夜守岁。年饭吃过后,父母就会叮嘱孩子,不要乱串人家户,特别是女孩子。因为女孩子正月间串门会引起主人家的反感,会把一年里的晦气认为是女孩子带来的,所以绝对不允许串门。那么在家里干什么呢?烧香焚纸。神堂上供着各路神仙的灵位,三十夜这晚,香火不能断,必须保持香烟缭绕到天明。

    年初一守舍。大年初一,由于昨晚守夜已经疲劳了,大家都睡觉休息,直到母亲起来做好饭菜,这才自由地起来吃饭。吃完饭,母亲就会一本正经地告诫女孩子:千万不要去别人家。一家人待在家里就叫守舍,当然,男人是可以自由活动的。

    年初二拜年。谈恋爱的一大早起来就要准备好礼物到准媳妇家去拜年,是姑娘儿的,就会打扮的花枝招展,羞答答地等着准丈夫的到来。父母则带上糖食果饼、香纸炮蜡一一到祖先坟前拜年。

    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归家。屯堡人牢记传统,初七这天,一家老少不准出门;已经出门的,初八不准回家。究竟是什么原因,已无从查考了。

    十五炸虼蚤。这天,屯堡人会到山上去摘一种常绿植物的叶子。这种树叶名叫虼蚤叶,放在火上烧,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晚饭过后,父母会烧起一堆火,架上虼蚤叶,嘴里念道:正月十五炸虼蚤,炸到老和尚家去躲倒。现在,卫生条件大有改观,虼蚤已被消灭,这种习俗很少有人遵从了。

    正月十八抬汪公。汪公,名汪世华,唐初年间,率兵攻占徽州等六州,后归顺唐高祖李渊,为唐帝国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汪公所制之下,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受爱戴。明朝初年,朱元璋调兵征南,汪公后裔也在行列中,抬汪公的习俗就此遗留下来,至今已六百多年。

    屯堡人过年还有许多习俗,比如玩花灯,跳地戏,唱山歌,花样多,举不胜举。有空,你不妨来屯堡做客,饱尝一下屯堡风光和与众不同的风俗吧!


    中华文化各地春节习俗 - 华夏历史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丰富多彩过节习俗。我和我老婆都是山东人。众所周知,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平时规矩就特别多,更不用说过年了。过年最讲究是阖家团圆,尊老爱幼,特别是对祖先以及对逝去祖父辈祭祀活动。记得小时候过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祖先的牌位前一直是香火不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当年三十开始祭祀前,父亲都要去祖坟上默默地走一圈,然后径直回家,据说这一遭是请祖先回家过年,等到了正月初三再去坟上祭祀,这一遭又称送先人回去。。。过年的习俗太多,真的不能一一赘述。不知道你们那有没有这种习俗?欢迎大家讨论,发表不同意见!


    我的老家山东莱芜,过春节有全国独一无二的传统习俗。叫请:家堂!就是把老祖宗们都请回家中一块过年。摆上丰盛的宴席,老祖宗们的牌位摆到后边一溜,上香斟酒,一派庄严。至于是不是真的能把祖宗们的灵魂请回,那就只有祖宗们知道了。从年三十请到家,一直到正月彻二下午送走叫:送家堂。送家堂时最热闹,家家比赛似地放鞭炮。看谁放的多,心里暗暗叫劲。送完家堂大街上爆仗皮很厚的一街,年年如此如法炮制。

    老家过年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习俗。那就是初一早上,挨家挨户地给"家堂″桌子上的老祖宗灵位脆拜嗑头。先嗑本族本家,再嗑四邻乡亲。千年传承,经久不衰。

    乡俗民情,文化传承。古老传统,家乡感情!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是不尽相同。老百姓讲究落叶归根,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一切历史传承,也都是情有独钟。在这篇小文中,只做个简略的介绍。让众多的网友们,了解一下我的家乡。欢迎大家写文评论,看与你们家乡的春节文化,有哪些不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华文化各地春节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华文化各地春节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华文化各地春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