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四个字成语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四个字成语大全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形容历史悠久,经历的时间很长的成语

历久弥新,经过长久的时间不但没有衰败,陈旧,反而更新更好。

千秋万代,世世代代,指很多很多年代。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了农田,农田变成了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源远流长,河的源头很远,水流的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川流不息,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

有些被误传了千年的成语,你知道哪些

谢谢邀请,我知道的有下这些: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诸葛亮和皮匠没有可比性。

中国历史四个字成语大全集 - 华夏历史

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身体的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后来用于形容文理不通的东西。

不见棺材不落泪 ;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要落泪;讹变之后有点莫名其妙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 :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实让人无从解释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四川一带方言中管鞋子叫hai子,因此被讹传。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变成鸡和狗了。

无奸不商,原是“无奸不商”是说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是把升和斗堆的尖尖的,尽量让利,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岂不是没有好人了!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本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相对都较低,在终身大事方面,都是父母所决定,故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说法。嫁过去之后,不管他是乞丐,还是年迈的老头,都不能够有怨言。所以,就有了“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典故。随着时间的推移,“乞”就误传为“鸡”,“叟”则成“狗”,整体就成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表达的意思没有太大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能以简短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内涵。但是很多人对于成语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意思,并不了解它的来历和典故,因此误传误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现在分享几个被人们误传已久的成语: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出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离娄上》

这句话是孟子说的,说的是舜在娶妻时没有提前告知自己的父母,没有尽到自己做儿子的责任,这就是“无后”了。所以说“无后”的意思是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并不是真的指没有后代。

而汉代的赵岐断章取义,随意注释,于是就变成了“不结婚、没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然后现在这句话,也变成古往今来催生、催婚的利器了。

2.文不加点

出处:“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萧统《祢衡〈鹦鹉赋〉·序》

汉末文学家祢衡,擅长文章词赋。一次宴会上,有人献鹦鹉一只。祢衡应主人之请,即兴作《鹦鹉赋》一篇,提笔一气呵成,文不加点。

“文不加点”里的“点”是改动、修改的意思。成语的本意是指文章水平极高,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现在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写文章“不加标点”。

3.目无全牛

出处:“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养生主》

这便是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眼睛里看到是整个的牛,经过三年的宰牛经历后,技术已经纯熟,再宰牛的时候,只看皮骨间的间隙,而看不到全牛了,所以才能游刃有余。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后,技艺已经非常纯熟,能够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很多人误解为是缺乏整体观念的意思。

4.罪不容诛

出处:“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汉书·游侠传序》

西汉时期,河内人郭解是无恶不作的一个恶霸,甚至敢违抗皇上的命令。汉武帝震怒,下令把他逮捕归案,竟然有很多办案的官员替他求情。只有御史大夫公孙弘认为他罪不容诛,理应处死,最终汉武帝将他满门抄斩。

本意是一个人的罪恶极大,即使杀了他,也不能抵消他所犯下的罪行。这个词现在被很多人误解为,一个人所犯下的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地步。

5.耳提面命。

出处:“於呼小子;未知臧否。匪乎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经·大雅·抑》

本意为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还贴着耳朵告诉他,形容殷切诚恳的教诲,一般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教导。常被误用为贬义词,误解为当面命令,在耳边训斥。

6..洛阳纸贵。

出处:“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书·文苑·左思传》

晋代文学家左思文采斐然,他的作品《三都赋》写成以后,名声大噪。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他作品的人只能争相抄写,又因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都供不应求,导致洛阳的纸价大幅上涨,才有了这个成语。

本来比喻文学著作非常受人欢迎,广泛流传,风行一时。现在常被人用来形容东西涨价,或者商品很抢手。

以前高中语文最喜欢考成语题了,因为很多成语被误传了,意思都变了,所以我经常做错。

为了解答这道题,我特意去查了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成语或俗语,当初根本不长这个样子。下面分享10个误传千年的成语或俗语。

01空穴来风

原句: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风赋》

原句的意思是,由于枳树弯曲,树枝上经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

所以,“空穴”和“来风”其实是一因一果,这个成语的喻意应该是,消息或传说有根据、有来由。

现在多误传为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与愿意基本相反。

02人尽可夫

“人尽可夫”的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郑国,当时郑厉公想要除掉雍姬的父亲祭足,而雍姬只能在父亲和丈夫之间选择一位,最后雍姬选择了父亲,郑厉公被反杀。

“人尽可夫”的原意是, 一个女子,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她的丈夫的;而与父亲则是天然的骨血关系,只有一人,不能与夫相比。

现在多误传为贬义,形容生活作风不检点的女子。

03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南宋·《名贤集》

原句的意思是心胸狭隘、缺乏度量的人,不配做丈夫和君子。度,是度量的意思。

我们现在经常可以在影视剧中看到“无毒不丈夫”,被男子当作施行决断行为,甚至毒辣行为的辩护。

04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原句: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说十善业道经》

这句话是道家用语,原句的意思是,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就是天理难容。“为”,是修炼的意思。

现在很多人把它当作利己主义者的遮羞布,解释为: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利),那么连老天都会诛杀他。

05无奸不商

原句:无尖不商。

古代的粮行在卖谷米的时候,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每次卖谷米的时候,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此来获得回头客。

而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无奸不商”,即不奸诈就不能做商人。

06言必信,行必果

原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论语.子路》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具有一定的讽刺意义。

现在这句话被理解为,做人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现在是褒义成语。

07愚不可及

原句: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论语·公冶长》

这是孔子评价宁武子(春秋卫大夫)的话,孔子的意思是:

"宁武子"这个人,在政治清明的国家,就表现得很有才能;在政治混乱的国家,就表现的很愚笨。

该出手时就出手,很多人可以做到;但是他能在该装傻的时候就装傻,这个别人就很难做到了。

原本是褒义,现在却变成“愚蠢得无人能及”的意思,变成贬义了。

08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离娄上》

这句话是孟子说的,“无后”指的是,你结了婚却没通知父母,没有遵守后代的的责任,这样不是好孩子。

到汉代赵岐口里,就变成了“不娶老婆没孩子”的意思了。然后现在这句话,也变成古往今来催生、催婚的利器了。

09君子之交淡如水

原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原句的意思是,君子之间的交情,并不因利益驱使,像清水一样的淡,不掺任何杂志。小人之间的交往,却多因利益关系而互相勾结。

现在很多人依据字面意思,把它理解为真正友谊是淡薄的、浅薄的。

10两肋插刀

原句:两肋岔道,义气千秋。

这是关于隋唐时期秦叔宝的典故。秦叔宝为了救朋友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和妻儿,犹豫片刻,还是选择去救朋友。

"两肋岔道"的"岔道"谐音"插刀",后来演化为"为朋友两肋插刀"。如今还有脱口秀演员用这个词来戏称剖腹产。

你还知道哪些被误传或曲解的成语,欢迎留言讨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四个字成语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四个字成语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历史四个字成语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