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5个盛世的朝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5个盛世的朝代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康乾之治,哪个是盛世中的盛世
开元盛世是盛世中的盛世。
贞观之治时,唐朝百废待兴,可以说是和文景之治一样,是过渡时期。所以贞观之治虽然有所成绩,但距离辉煌还远,毕竟当时方兴未艾,又历经政变。
而开元盛世时就不一样了,那时唐朝已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积累,进入鼎盛时期,黄金时代。虽然唐玄宗后期发生安史之乱,但这并不能否定开元盛世的强盛繁荣。
与开元盛世相似的盛极而衰是康乾盛世,但是康乾之治是存在很大争议的。康乾盛世是清朝的统治巅峰,同时也不过是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期间制度僵化,对内民族压迫,对外闭关锁国,政治腐败愈演愈烈,危机四伏。尤其是乾隆时期,甚至有人把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都追溯到乾隆时期。
康乾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军事实力不强,文化停滞,政治阻碍经济。很多学者对此都提成了意见,说这是饥饿的盛世。清朝唐甄说,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
鲁迅都怀疑康乾盛世完全是文字狱吹出来的。
文景之治是中原数百年征战之后的一次休养生息,一次过渡。汉初推行黄老治术,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也不轻易出兵,开支也节制,尽量减轻百姓负担。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百姓开始富裕,到了景帝后期,粮仓丰满,府库充盈,据说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文景之治给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后的第一个盛世。
贞观之治也是一个战后经济复苏的过渡和盛世的基础。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在疆域,政治,军事,经济,人口,民族,外交,文化等等方面,贞观之治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历经政变,平叛等,唐太宗时期都能应付自如 游刃有余。可见其盛世确实是盛世。
而且还把传统农业推向鼎盛,也是后来唐玄宗时开元盛世全盛的重要基础。所以说贞观之治是盛世 开元盛世就是盛世中的盛世。
把这四个盛世排名的话我认为是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文景之治—康乾之治。
四大历史上的盛世文景、贞观、开元、康乾四大盛世中,最优秀最厉害的盛世是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大唐贞观之治,然后其余三大盛世依次排名为西汉文景之治、清朝康乾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
首先,康乾时代我不认为它是个盛世。尽管它延续时间长、经济上有一定发展、逼退了外敌,符合盛世的标准。但是它政治上不清明,为维护君主专制大搞文字狱,阻挡了中国思想文化事业的进步。官场腐败贯穿始终,除了雍正皇帝严厉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到了乾隆中晚期吏治全面败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这些贪官污吏的管理下,人民的生活异常困苦,卖儿卖女是常见的事。正直的尹壮图揭露了一点官场的黑幕,就被粉饰太平的乾隆皇帝申饬革职,乃至于差点丢了脑袋。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清朝统治者的自吹自擂和遗老遗少的跟进唱和罢了。
文景之治是封建社会第一次盛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是那个时候西汉朝廷施政的主基调。之前中国经历了春秋战国数百年战乱才迎来秦始皇统一,但是秦朝短短十几年被农民起义推翻,紧接着就是楚汉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巨大,史载天子驾车不能凑齐四匹白马,将相乘坐牛车上朝,老百姓的处境可想而知。田赋从十税一减到十五税一再到三十税一,力度确实很大。但西汉的老百姓还要交口赋、算赋之类的人头税,而人头税是占了大头的。以那个年代中国的发展水平,西汉朝廷对人民的压榨是相当沉重的。
没有贞观之治哪有开元盛世,它们之间是不能割裂的。唐太宗登基时,面对的是隋末大乱留下的烂摊子。他统治二十几年,击败了外敌、安定了国家,进一步继承完善了隋朝遗留的制度。这些功绩都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当然唐玄宗作为这一盛世的缔造者,贡献是不次唐太宗的。
在中国历朝中,唐朝的皇帝是最不专制的,宽容的政治带来了文化的昌明,唐朝诗人众多、诗歌创作成绩斐然正是那个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的必然产物。在同外族的角逐中,唐朝军队除偶有挫折大部分战争都取得了胜利,这使得中国取得了东亚的主导地位。至于经济,杜甫在诗中称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充分说明了当时的情况。杜甫又接着写道:“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一派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而这在西汉和清朝何曾有过。
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前提下,何为盛世?一则天下大一统,二则人丁丰、财货茂,三则世道清平无战乱,吏治、民治清朗,四则天随人愿无大灾大难。
文景之盛,盛在平糜少数民族战乱、人丁恢复、社会制度平稳过渡;
贞观之盛,盛在天下一统、兵强甲精、行政制度创新;
开元之盛,盛在财茂丁丰、文化璀璨、世道清平;
康乾之盛,盛在添丁加口、天下一统、工商萌芽。
拙见统一、文化、工商为盛世重点参考,个人认为排序为:开元-康乾-文景-贞观
“盛世”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定义就是指“兴盛的时代”。一般而言,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国家繁荣昌盛、统治集团文治武功到达一定水平的社会现象,就可以称为“盛世”。盛世对内表现为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对外表现为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
中国封建社会可称得上盛世的朝代有六十多个,仅唐朝便有武德之治、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周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等。
如题主所列,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康乾之治,都是历史上公认的著名的“盛世”,究竟谁能更胜一筹?如果就前文“盛世”的内外在表现套用,包括政治、经济、人口、思想文化、社会民生以及军事、外交、贸易、领土疆域等方面作对比,孰优孰劣,自可比较出来。
受篇幅所限,我们不能把各项指标一一对比,去选出“最好”,但可以用排除法,将其中相对有明显缺陷的所谓“盛世”去除。剩下的,自然也就是相对完美的“盛世”。
首先去除的是康乾之治。众所周知,清朝立国以来,大兴文字狱,历代中清朝文字狱最为严重,满清又以乾隆年间尤烈。文字狱严重地阻隔和戕害了中华文化传承,仅此一点,所谓康乾之治自不配为最佳。
第二个可去除的是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也为后来的汉武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文景之治时期政治上奉行“无为而治”,导致地方做大,进而出现“七国之乱”。文景时期的汉朝国力并不强大,疆域也不广阔,因此可以去除。
第三个选择起来比较见仁见智,原因在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都很突出,但就结果而言,贞观之治更在于“治”,开元盛世则在于“盛”,所以笔者更愿意去除“贞观之治”,而选择“开元盛世”。
那么,就来说说为什么选择“开元盛世”作为盛世中的“盛世”?
不可否认,开元盛世源于贞观之治的基础。
唐朝与其他封建王朝最大的区别在于,唐自立朝之初,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思想和文化,均比较开放和包容。因此,后世学者评价“开元盛世”的成因,均认为在于唐朝的改革和开放的统治政策。
及到“开元盛世”之时,同样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史书记载:“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根据史料推算,“开元盛世”之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高达6.6亿亩,是今天全国18亿亩耕地面积的1/3强。据推算当时人口已经是中国有史以来之最的8000万人,但人均耕地却可以达到9亩,是今天人均耕地的六七倍。在一个以农耕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里,这无疑是一个“盛世”的硬指标。
在国家治理上,开元盛世同样延续了贞观之治时期的治理举措。
此外,这一时期还另设置了“四监”来管理手工业,出现了最早的公私兼营;基本不征工商业税,因此民间手工业也发展迅速,纺织丝织业技术高超,陶瓷业异常发达;金融机构——“柜房”出现在城市;互市与海外贸易的发达。工商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普通百姓的谋生机会。
在整治吏治方面,精简机构,裁减官员,减少政府支出。此举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在人才方面,实行科举选拔人才。普通民众也有走入仕途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开元时期饮茶之风兴起,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据史料记载,开元时期的市场物价“十分廉宜”。
因此,“开元盛世”时期民生安乐,百姓安居,就连最擅长书写民生疾苦的杜甫,亲历了开元盛世,也在诗中愉悦地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这一时期,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主要分布在中国,例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居住在都城长安城的,除了汉族人以外,还有突厥人、回鹘人、龟兹人、吐蕃人、南诏人、日本人、朝鲜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等。长安活脱脱就是当时的国际一线大城市,人口超过百万。
而同一时期整个欧洲也不过几百万人口。
这一时期,大唐疆域空前辽阔,前来朝贡的蕃国数多达70余国。
开元盛世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人口、思想文化、社会民生以及军事、外交、贸易、领土疆域等各项指标,都进入唐朝全盛时期,也使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已经“独步于世界”。这样的盛世,当然可以说是盛世中的盛世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5个盛世的朝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5个盛世的朝代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