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庄严的时刻是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庄严的时刻是指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天安门的历史60字

天安门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的一座古老的城楼,始建于明朝,是紫禁城的正门。它高达38米,拥有五个门洞。天安门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是中国的象征王之一。这里曾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

天安门的历史如下: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市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当时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

明朝,1420年建成的,之前叫承天门,是皇城正门

“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实际上,北京新建从天安门这座古老建筑500多年的历史轨迹中可知,天安门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

明朝健的,被火烧了,现在叫天安门。

明朝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 意,是紫禁城的正门。当年承天门远没有如今天安门这么壮丽,而只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牌楼,牌楼正中悬挂“承天之门”匾额。此楼于公元1451年毁于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时又毁于兵火,直到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修,才大体成为今天的样式,并改名为“天安门”。

明天顺元年(1457年[26]),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焚毁。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由蒯祥设计并领衔重建了承天门。此次重建后的承天门,只是由原来的东西宽5间、南北进深3间,扩大为宽9间、进深5间,形制上由原来的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承天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是当时北京城里最大、最高的一座门楼。本次重修,也奠定了天安门的形制。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再次被毁。次年再次重修承天门。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为“承天门”,寓意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是紫禁城的正门。然而,这座门楼并没有像如今的天安门那样壮丽,而只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牌楼,牌楼正中悬挂着“承天之门”的匾额。

在历史的进程中,承天门曾多次遭受破坏和重建。它曾在公元1451年的一场大火中被毁,后在1465年得以重建。然而,在明末时,它再次被兵火所毁。直到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这座门楼才经过大规模的改建,并改名为“天安门”,寓意为“受命于天,安邦治国”。

天安门的设计者是江苏吴县人蒯祥,他被誉为“蒯鲁班”。这座城楼的设计独特,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九、五”之数,寓意着帝王的至高无上。

然而,在清代末年,由于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和外国殖民主义者的侵入,天安门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炮轰天安门。此后,天安门城楼上长满蒿草,荒凉破败。

然而,在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迎来了新的历史时刻。+++主席率领党、政、军和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的负责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此,天安门成为了新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

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它记录了中华民族不惧流血和牺牲,争取独立自由的勇气和坚强,写下了新中国诞生的光辉一页,和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壮丽诗篇。

如今的天安门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同时,天安门也是中国政府举办重大庆典和活动的场所,如每年的国庆节阅兵和春节联欢晚会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庄严的时刻是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庄严的时刻是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天安门的历史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