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好好学点世界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好好学点世界历史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作为中国人,该如何学习历史,有哪些必读书目推荐
学习历史当然要看《史记》《二十四史》,但是都是古文,又内容多,要读一辈子啊!
近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一定要看,学习历史不是去看热闹,要把握住中华文化的血脉,钱穆先生的书可以让我们中国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中国文化传统是什么?我说:就是我们“中国人”。只要是个中国人,在他身上就有中国文化传统。
再说,中国文化传统在哪里?我说:中国文化传统就在我们这许多中国人身上。进一步讲,在我们的“心”里。
说文化传统在我们身上,这是浅的讲;说在我们每一人的心里,这是深的讲。这话不是我个人提出来这样讲,可以说中国人向来是这样讲,这是中国人讲法。
士是中国社会的中心,应该有最高的人生理想,应该能负起民族国家最大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内心修养上,应能有一副宗教精神。可说中国的士,应是一个人文宗教的宣教师。他们常要不忘记自己是半个和尚,或是双料和尚,而不仅是一个有知识的读书人。
出自《国史大纲》、《中国历史精神》
如果你想粗略了解,建议你先把课本儿学好。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自己列一个表。至于推荐书目。区别于你想看哪一种东西?我个人不建议初学者随便读大通史。个人建议。你可以先看看。《古文观止》。《阅微草堂笔记》。《随园诗话》这些书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懂。对各自所处的时代。:也有一些。详细的描写。建议你先看看。这些。
年龄的不同学习历史的书的品种也就不同,我们小时候追的是《岳飞传》《隋唐演义》《杨家将》《李自成》等等,演义的历史比较多。中学后,随着世界观的改变,课本知识的累积,会看不少的名人传记《+++传》《拿破仑传》《袁世凯传》等,现在的历史书种类繁多,用眼花缭乱一点也不为过。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历史书。在中国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比较喜欢看明史、清史相关内容的书籍。
个人觉得学历史,要正史野史参杂学,然后用自己的脑袋分析,尽量还原历史真相,正史未必就真,野史未必就假。相互参考佐证,因为正史是统治者写的,野史是民间流传的。
至于历史书,《史记》《资治通鉴》《中国通史》等,历史小说类《大秦帝国》《楚汉传奇》《明朝那些事儿》百家讲坛初期系列讲座等
我觉得那些张口闭口“二十四史”的就是误人子弟,先不说二十四史卷帙浩繁,光是读一遍也得十年八年,现在很多中国人连繁体字还认不全,怎么通读?就算有简体字版的,没有注释、缺乏古汉语常识,读完了也理解不了,如果还要一个一个的查字典,那倒不如先读一遍字典!如果你说的是“二十四史简体大字全译一册本”,那就当我没说。
如果想认真学历史,那就按照历史学本科专业的路子走,看看他们有什么课程、用什么课本,跟着买就行了。《中国古代史》应该是必须的,读到哪里感兴趣可以用二十四史或资治通鉴看看原文。
现在各个朝代的断代史都有公认很好的版本,吕思勉的《先秦史》《隋唐五代史》《两晋南北朝史》《秦汉史》,孟森《明史讲义》《清史讲义》,这些书也许有点难度。入门版的有黎东方细说系列,再入门的还有网络作家写得各朝“那些事儿”。这些都够了解基本的历史常识了。
这些都是历史著作的九牛一毛,读过几本历史书籍之后,能自己去探索列举书目,就算是上道了。
前几天编辑得很匆忙,现做一些补充如下:
历史不是孤立的,是依靠人文、地理、政治、军事等综合要素组成的。邓广铭先生就曾提出过研究历史的四把钥匙:职官、地理、目录、年代。可能一般的爱好者,也就是题目中的“中国人”,并非专业治史,但对阅读历史类书籍来说,单纯阅读史书或著作往往一头雾水,一知半解。历史史实是一定的,不同于文学作品,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要想读好历史书,准备几本基本的工具书不可或缺。
一、工具书
地图类:如果有能力者,建议购买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这本书应该是八册,价格自然也较高,对历史地图展现的比较详细。退而求其次者,可以用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上下两册,简单明了,各个朝代都有。有了地图,读起书来碰到古代地名就可以直观的对应起来。
字典类:除现代汉语的各类词典之外,可以备一本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于一些古代汉语的字词都有很好的解释,在读文言文时很有帮助。另外也可以利用手机在网上查询,充分利用现代工具,更便捷。
二、通史类
从头到尾读一遍中国历史,确实很有意思。除前面所说的教材类,可以选择的还有吕思勉《中国通史》,这本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叙述历史脉络,后半部分对官制、兵制、衣食住行等独立概念的历史进行梳理。市面上的版本很多,建议选择靠谱出版社,如中华书局这种专门出版机构。
再推荐一部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叙述要更加详细,不仅对基本历史脉络有涉及,更罗列出一段历史时期内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研究概况等,还有专门的人物传记,可以说是分门别类、包罗万象。这套书册数很多,不太好买,但好在网上有电子版,资源也不少。
断代史如前所述,就不再多言了。
三、古籍类
读书,尤其是文史类,还是要读原典,即回归到历史本身,不能光靠后人编纂成书来吸取知识。从原典入手,就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无论编年体、纪传体,通史、断代史,最好都了解过后再决定。
《二十四史》是纪传体断代史。虽然不可能全部读完,但因为其里面大多是传记,可以寻找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单读他的传记,也是一种阅读方法。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读起来就不太容易,从中间掰开了读有点摸不着头脑,顺着读下去部头太大,不容易读完。所以新手是不太推荐的。
《史记》作为“二十四史”的鼻祖,其广为赞誉的有点就在于可读性强,文学性高,对人物故事描写刻画传神生动,读起来像小说,对于有一定文言文基础的最好选择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对语句理解有困难的可以选择岳麓书社韩兆琦注本《史记》。
除了上述体例,我更推荐“纪事本末体”,这是一种围绕事件发展而记述的体例,这种书更利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对历史事件有整体的把握。现在出版的有《左传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及《通鉴纪事本末》等。
对其他书籍有兴趣的欢迎在下面留言,共同探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好好学点世界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好好学点世界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