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白公馆与渣滓洞的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白公馆与渣滓洞的历史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渣滓洞历史
在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隐蔽。
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此地还曾居住过“小萝卜头”和他们一家人。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
白公馆的红色历史
1939年,戴笠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
抗战胜利后,白公馆作为特别看守所关押周佛海等大汉奸。1946年底,渣滓洞看守所关闭,关押人员全部迁回白公馆,直属由军统局改组后的保密局管理。此外,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有20多人寄押于此。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近30人遇难。一人在刑场身中数枪未死,侥幸逃生;19人在看守帮助下越狱脱险。
重庆渣滓洞的历史故事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郊歌乐山下磁器口、五灵观一带,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1938年起,这里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成秘密监狱,专门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者,许多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事迹便发生在此。
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另有两间平房作女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1949年11月27日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纵火焚烧了渣滓洞,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皆不幸牺牲。
上海白公馆原型
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一座历史建筑,名为"白公馆"(White House)
该建筑原为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后成为美国驻上海领事馆。
如今,它是一处旅游景点,供游客参观。然而,请注意,白公馆并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或电影中的场景,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建筑。
渣滓洞的历史
在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隐蔽。
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此地还曾居住过“小萝卜头”和他们一家人。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
重庆渣滓洞的历史故事:
当年解放军已经解放了四川大部分地区,国民党开始屠杀被关押的人员。敌人对白公馆监狱的革命者进行屠杀时,从渣滓洞监狱也提出三批人押往白公馆附近枪杀。深夜后,已可隐约听到了人民解放军的枪炮声,此时白公馆尚有19名、渣滓洞约有200余名被关押的革命者。
渣滓洞的刽子手向白公馆的刽子手求援,于是,丧心病狂的刽子手集中到渣滓洞,以“马上转移,要办移交”为名,将男女牢中的全部人员分别锁在男牢楼下的八间牢房里,突然用机枪、卡宾枪扫射。
屠杀后,又纵火焚烧了牢房。当刽子手集中到渣滓洞进行大屠杀时,白公馆的看守杨钦典由于平时受到狱中革命者的教育,在这紧要关头毅然倒戈,站在了正义的一边。他去打开牢门放走了最后的19人(包括两个小孩子)。
刽子手在渣滓洞屠杀时,烈士们用自己的身躯堵住牢门挡住敌人的扫射。在刽子手纵火焚烧渣滓洞时,30名受伤或未中弹的难友,从血泊中挣扎逃出,冲到围墙缺口突围时,被刽子手发现,又有十几人被枪杀,最后有15人(包含两位小孩)脱险。
歌乐山下的这场悲剧,开始于1949年9月,结束于11月29日,殉难者达300余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公馆与渣滓洞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公馆与渣滓洞的历史故事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