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南街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南街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南桥的历史和故事

都江堰南桥可能是中国最美的一座廊桥。

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清光绪四年(1878),县令陆葆德用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结余银两,设计施工,建成木桥,名"普济桥"。1925年重建,桥面加宽。1933年,毗河战争爆发,木桥中孔被拆毁,战后修复时,增建了寨门。桥长约133米,4排5孔,白天开放,晚上关闭。1958年,桥毁于洪水,重建时改木桥桩为混凝土桥墩,增建了牌坊形桥门,仍为5孔,长45米,宽10米,正式定名为"南桥"。1979年改建,加高了桥身和通道,仍5孔。桥身为木梁钢筋水泥柱,混凝土桥面,桥头增建了桥亭、石阶、花圃,桥身雕梁画栋,桥廊增饰诗画匾联。不仅保持了古桥风貌,而且建筑艺术十分考究,是都江堰市一处旅游胜景。1982年,国务院将南桥划入都江堰文物保护区范围。

南桥原名为“普济桥”,曾多次损毁,1958年经洪水冲毁后,1959年重建,更名为“南桥”,现存南桥是1979年由灌县政府城建委主持修建,桥头阔面三间,牌楼式三重檐桥门厅型,屋面为筒瓦屋面,泥塑各类脊、瓜角、走兽、人物等,桥头有木雕、吊爪、龙头、过江花板、木雕挂落等。

传说故事:

南桥的前身叫“嗡咝桥”。传说铜龙河上原来的桥是用棍棒搭起来的,十分简单,车马在桥上发出“嗡咝嗡咝”的响声,故而得名。

原来镇上有个叫郑大的挑水夫,常年到桥下挑水,见桥经洪水侵袭,歪歪斜斜,人们走在上面颤颤巍巍,非常危险,便起了修桥的念头。于是,他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拼命积蓄了几千吊钱。在他病危时,托人邀来当地绅士,要求将他一生挑水积蓄下来的钱用来重建嗡咝桥。

三里屯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三里屯地名起源于明代,因距老北京内城东直门约三里路而得名。

  60年代-70年代 外使云集

  •1962年起,北京在三里屯区域建北使馆区,70年代建成外交公寓群,三里屯一带逐渐发展成为驻华外交人员聚居、购物和外事活动的重要社区。

  80年代-90年代 酒吧兴起

  •1980年代,北京首间酒吧开设于三里屯南街;1995年三里屯北街开设第一家酒吧,后来逐渐形成酒吧街。早期分为南街和北街。

  2004年-2006年 告别南街

  •2004年底,三里屯酒吧南街因连年经营不善正式宣告拆除;2006年,酒吧街开始正式改造,形成以购物、酒店、酒吧、艺术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文创区。

  2008年起 商业扩张

  •由香港太古地产打造的三里屯太古里(前称三里屯Village)落成,三里屯作为北京国际时尚文化地标的定位愈加凸显。

  2017年 治理升级

  •为解决三里屯西街(俗称“髒街”)及周边区域长期存在的违建、拥堵等问题,北京市朝阳区对“髒街”及周边1.5平方公里范围内区域进行环境综合治理。

  2023年 “辞旧迎新”

  •1月31日,三里屯街道办事处通知,因酒吧街建筑被判定为D级危房,店家需限期腾退,保留“酒吧一条街”IP,将于2月起进行改造升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街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街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南桥的历史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