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历史文化初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历史文化初学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历史学应该如何入门

历史学其实包含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每个学科的入门方式可能都会有所不同,兹仅以中国史为例。

中国史的入门应当以史料为基础,关于史料,其种类很多,且因时间越往前追溯,史料越少,所以并不限于传统的二十四史或者二十五史等史籍,还包括出土文献等等。史料解读主要是能读通,就是会句读,认识繁体字、简化字等,这是入门课,虽然现在像二十四史等都有点校本,但是一方面不排除点校失误的情况,另一方面有很大一部分史籍是没有点校本的,如《明实录》、《清实录》,还有像一些民间文献诸如家谱、契约也是没有点校本的,不但没有点校,且因这些民间文献编撰者文化层次不一,里面会有很多简化字、错别字或者民间说法,如果没有一定积累并进行细致的考证,很难去理解,如在契约中会有“虫月”之说。在读通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史料说明问题,这就涉及到另一个方面,即理论知识。这里的理论知识,是需要在阅读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掌握(前人的成果尤其强调是名家、大家,先看他们的成果)。因为历史研究越到后面就越细致,所以在前期需要广泛阅读,不断进行量的积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复旦大学2008年前后出了一套《研究生·学术入门手册》,是由著名历史学者葛兆光先生主持,编者都是各个领域的大家,特别针对刚刚完成大学学业进入硕士生时期的人编写,意在引导他们知道初步的“研究方法”,以区别大学阶段的“常识学习”,丛书编者认为丛书主要包含了“历史”、“方法”和“视野”三个方面,倒可以为感兴趣的同学提供借鉴。丛书包括张隆溪《比较文学研究入门》,戴燕《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入门》,龚隽、陈继东《中国禅学研究入门》,张伯伟《域外汉籍研究入门》,钱杭《中国宗族史研究入门》,彭林《三礼研究入门》,康保成《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 : 中国历史上的大阴谋》,陶飞亚、杨卫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研究入门》,周裕锴《禅宗语言研究入门》,刘屹《中国道教史研究入门》,范金民《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入门》,芮传明 《丝绸之路研究入门》,王振忠《徽学研究入门》,严耀中、范荧《宗教文献学研究入门》。

历史学应该如何入门 - 华夏历史

和其他一些学科相比,历史学实际上是入门门槛比较低的,理工类的学科入门的话需要掌握良好的数理知识,而这些数理知识的掌握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一些应用类的学科则需要掌握非常娴熟的理论知识,比如经济学常识、管理学常识等等,但是历史学不一样,历史学虽然也有方法论,但是并不像其他学科一样那样有明确的边际。

历史学强调的是求真,因此在历史学的研究中第一位的就是资料的阅读并且从中发现历史的真相。曾经不止一位的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史学实际上就是史料学,因此小编想在这样一个基本的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去谈一谈史学应该如何入门,不过因为小编资历尚且,只是谈一些简单的不成熟的看法。

历史学入门毫无疑问最基本的素质就是阅读文献,并且能够从文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历史学的文献又是多种多样的,古代史可能读一些古书即可,有时候还会涉及一些出土的文物,包括简帛等等,但是近现代史则不然,除了书籍之外,报纸、档案乃至音频、录像都是资料的存在形式,不管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实际上都是这个道理。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研读文献,不仅需要认真阅读,而且需要批判性的阅读,通过互证、内证等方式对史料进行仔细的甄别。

再者,进行历史学研究单纯掌握史料肯定是不够的,这就和做饭一样,把菜洗好了,切好了,但是却不会做菜,同样也肯定是不行的。因而,在史料之后,我们所要进行的是对史料进行细致的整理。这就需要我们大量阅读学界内的一些已有的成果。特别是一些前沿学者的研究成果,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进入历史学的研究层面。

因而,历史学入门别无其他,会读书即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文化初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文化初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学应该如何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