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榆次市端午节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榆次市端午节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农历十月一日“寒衣节”,你祭奠先亡之人了吗?你最想跟他们说些什么
我今天回家祭奠了先人。
在邯郸农村,每年祭奠先人有三个传统的日子:大年三十下午、清明节上午和农历十月初一下午。
今天下午,我和弟弟准备了些纸钱冥币等,到先人的坟前依次祭奠,说些老老爷爷老老奶奶请收钱的话,心里一阵怅然。
一代一代老人逐渐老去了,我记忆中的老奶奶、奶奶、爷爷、二爷依次故去,父亲、母亲、叔叔也相继离开,剩下了孤单的我们。而且,我们也要逐渐离去,留下后代的儿孙们。
有人说,人为什么活着?我很赞同余华的观点:为活着而活着!站在先人的墓前,其实我想说,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而且还有了孩子的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活着。
只要活着,就能想,就能说,就能干自己想干的事,就会左右自己周围的生活。
世上什么好?活着最好!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人,也是岁月的过客。世间没有永恒,生命不能重来,唯有绵延不息的爱与念,会在时间中永存。
已逝不可追,未来犹可期。慎终追远,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祈祷][祈祷][祈祷]愿在天堂的亲人清净安息,愿在尘世跋涉的亲人岁月静好!
妈妈,您在今年的母亲节离开了我们,以后再也没有您的影子了,我好难受,自从您走后,我好像一直活在梦里不愿醒来。可是,当我一个人不忙的时候,就会留着泪想着您。您能感觉到吗?记得您在世的时候,我想您的时候也是您想我的时候,有好多次我们娘俩都是同时拿起电话想着打给对方,也许这就是心灵感应,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今天是寒衣节,我以前从来不屑一顾的节日,却让我难过了一整天。晚上给您老人家送点儿衣服,希望您在天有灵,显现出一些征兆,让我也感知一下您的存在,妈妈,好吗?现在家里的人想您的时候,就去这个地方看您,我离的太远,只能在远方烧纸祭奠哀思。您在世的时候,打电话都怕费我的电话费,不肯长聊,现在我想打电话给您,您能收到吗?
送寒衣节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十月为孟冬。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榆次市端午节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榆次市端午节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