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桦川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桦川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历史上的女英雄有哪些?能否谈谈你对她的认识

一千九百多年前,有一个来自今山东日照的女英雄,举起反抗封建统治的大旗,率兵反抗王莽的统治,她就是吕母(真实姓名不可考)。

桦川历史文化介绍 - 华夏历史

吕母生活的年代正是王莽执政时期,而王莽就是那个著名的新朝建立者。

从西汉末年以来,政治腐朽黑暗,豪强不断兼并土地,统治阶级的不断剥削等等问题,都在不断激化着国内的矛盾。

王莽很想“改变”这种局面,于是乎,他推出了许多激进的措施。比如,他下令推行不合时宜的“井田制”,又发行了一系列自以为不错的经济政策。接着,他还对少数民族发动了一系列战争。

王莽的倒行逆施,激起了许多劳动人民的反抗,这其中就有吕母。

吕母起义的导火索是儿子的冤死。当时,吕母的儿子吕育因为一件小事惹到了县里的官老爷,谁料竟因此丧命。

本来,吕母就对王莽的统治十分不满。而在王莽统治下的官员,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吕母当地(海曲县)的县宰(县令)平时就无恶不作,心狠手辣。扩散到全国来看,也是这个情况。

吕母是个有头脑的人,虽然她已经下定决心要为儿子报仇雪恨,也就是举起反抗朝廷统治的大旗,但她也知道自己人少势弱,不能白白送死。

于是,她开始召集一批有识之士,发展势力。四年后,吕母在当地举行了一个颇鼓舞士气的演讲。她控诉着儿子的悲惨遭遇,这世道的不公。而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只能自己动手,杀死狗官。

但是,鼓舞归鼓舞,吕母在激动之后还是冷静下来。眼望着这身边一百来号人,她还是觉得不太靠谱。她又召集了她的弟兄,冷静地分析了一下形势,决定找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当作根据地。

就这样,巨平山成了吕母等人的根据地。他们在这里安营扎寨,号召农民加入队伍。很快,吕母的反抗大军发展成一个有着数千规模的势力。

由于吕母精明能干,她也被推选为领袖。不久,吕母觉得时机已然成熟,就率领大军赶赴海曲县城,发动攻坚战。

起义军排山倒海的气势吓得县宰等人立马关紧城门,不过由于人数上的绝对优势,起义军很快攻破了防线。

而那个当年作威作福的县宰也被起义军逮住,经过吕母的控诉后,他很快被就地正法。

而在占领海曲县的整个过程中,吕母等人始终保持清醒的态度,他们知道长期占领海曲终究会引来朝廷军疯狂反扑。

所以,吕母等人明智地选择了返回巨平山根据地,继续发展势力。

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吕母等人从海上以及陆上,分别发起反莽斗争,起义军的人数也扩充到一万多人。

不过遗憾的是,这个女英雄“大业未成而中道崩殂”。而值得庆幸的是,徐次子继续率领起义军展开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而王莽的残暴统治,最后也在一波又一波的农民起义下土崩瓦解。

毫无疑问,吕母的成功起义是对儒家灌输的“男尊女卑”的思想的一种有力驳斥。而吕母能有这番觉醒、反抗残暴统治的精神,不愧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反封建斗争的妇女领袖!

从古至今,我心中最钦佩的女英雄,她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中国历史增添了新的篇章,她威武霸气的皇范,气场十足,是我最向往的理想型。我平时柔柔弱弱的,啥都不争气,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像武则天有那么气派!

第二女英雄,就是我最喜欢的花木兰,这个人物,家喻户晓的,因为初中学过的《木兰诗》。花木兰得知年迈的父亲将被征招入伍去对抗匈奴,她不禁为父亲的安危而担忧,决定告别家乡,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保卫国家,得朝廷赞许,又得民心拥护。

虽然不能像武则天一样那么厉害,站在那么高的角度,统治天下,但也能像花木兰一样默默地为国家奉献,也能成为人们眼中的女英雄。


要说女英雄必是身披战袍,为国征战,保家卫国的才可称为英雄。

从古到今如下几位应该名列其中

1

妇好:商朝女将,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女中元帅。

2

苟灌:晋惠帝元康年间的著名女英雄。

3

唐赛儿:明朝初年的起义军领袖。

4

秦良玉:明朝未年著名女将。

这是古代的,那近的,有名有姓的,有:

5

秋瑾:(1875年一1907年)自称鉴湖女侠,为近代妇女解放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6

赵一曼:著名的抗日女英雄。

7

刘胡兰:著名的女英雄,面对凶残的敌人,面不改色,从容赴死。+++主席提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还有我们熟知江姐,八女投江冷云等等。

我们中华民族有今天,都是无数英雄的鲜血换来的,不论是有名无名,我们都应该记住她们。


女英雄冷云的故事

1938年10月,在冰冷刺骨的牡丹江乌斯浑河渡口,有八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撤退,毅然决然放弃渡河,手挽手高唱国际歌投身冰冷的江水之中,为后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八女投江故事。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是只有23岁的冷云。

冷云,原名郑香芝,191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由于家境较好,所以从小一直接受学校的教育。1931年,冷云考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她受到爱国老师董仙桥的指引,接受了新的文化,新的思想。在老师的介绍下,1934年,冷云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她立志报国报民,因而改名郑志民。后来参加革命后,为避免牵连家人及掩护故乡党组织,才从自己喜欢的唐诗“冷云虚水石,水天一色中”取了冷云这个化名。

1935年,冷云师范毕业,到桦川一所小学(解放后改名冷云小学)任教,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作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当时的冷云被家人逼婚,结婚对象是伪满警察同乡孙汉奇,冷云把情况向组织上汇报。组织希望她听从父母的安排尽快完婚,婚后再策反孙汉奇。

冷云决定先完婚再开展党组织交代的工作,婚后冷云曾几次试探着劝丈夫走上抗联道路,奈何孙汉奇贪恋荣华名誉,不顾国家尚处水深火热之中,并不把冷云所想所念放在眼里,夫妻二人志向不和。这位充满抗日革命思想的女共产党员,每日生活在痛苦之中。好友董若坤想出一个办法,让冷云装作和同校的进步教师吉乃臣假私奔,以此逃出危险境地。为了革命的需要,冷云只有忍受着世俗的冷眼和家人的误解,离开家乡,来到抗日联军第五军,并在妇女团担任指导员。

在当时的社会,私奔是非常不耻的事情,当地报纸更是以“艳闻”登载此事,大肆渲染,冷云的娘家人长期背着羞辱门风的名声,直到解放后,家乡的人们才知道“八女投江”为首的冷云烈士便是当年“私奔”的郑志民老师,转而对女英雄肃然起敬。

冷云在抗联第五军待了一年多的时间。她每天傍晚指导战员们在林间空地上,用烧焦了的树枝在白色的桦树皮上写字,耐心的教大家认字。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与她同为地下党员的吉乃臣给了冷云很大的帮助,二人因此产生好感。因为志同道合,他们两人真的结为革命伴侣。1938年夏,冷云生下女儿,吉乃臣却在战斗中牺牲了。部队西征前,她强忍悲痛,把仅两个月大的女儿送给一对朝鲜夫妇抚养。后来,组织上曾去寻找烈士遗孤,却已不见那对夫妇,也许回到朝鲜,也许迁移他乡了。

1938年10月2日,冷云等人随大部队行军到达牡丹江支流的乌斯浑河河边。由于日伪军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中到处布置了侦查炊烟和火堆的守望哨。所以部队燃起的几堆篝火很快就被奸细发现,通报日伪军立刻带着1000多人的大部队包围过来,冷云为掩护大部队撤退,率女战士猛烈向敌人开火以吸引火力。大部队冲上几百米外的柞木岗,脱离了险境。却发现冷云等八位女战士已被包围,她们在顽强抵抗后,将身上最后的手榴弹投向了敌人。弹药用尽,八位女战士相互搀扶,一起步入寒冷刺骨的江水,随即消失在汹涌的波涛中。

冷云战士是现代意义上的巾帼英雄,她敢于抛弃中国传统的节操观,追求民族独立和个性发展,追求新的爱和生活。她把花一样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值得我们永世歌颂和赞扬。

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长陈雷是冷云当年师范学校同学,一直珍藏其所赠字帖,并作悼诗《记冷云》:

怒视敌围重重, 弹尽枪空,此际该如何?

不陷缧绁遭凌辱,

携手踏入清波。

忠烈儿女,毅然归去,

浩泪伤同学,神凝长天一色。

原创 作册佐郎

我觉得王昭君是一名英雄。

相信大家都知道四大美女是谁,今天我想讲一讲这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昭君出塞的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是西汉南郡人。原为汉元帝时期的宫女,后来被汉元帝赐给前来和亲的呼韩邪单于,由此,加强了中原王朝与匈奴的交流,维护了两边和平稳定的发展。

据传说,昭君在出塞的路途上,弹奏琵琶,那悦耳的琴声和动人的面容令南飞的大雁忘记摆动翅膀,落于沙土之上,这边是她“落雁”称号的由来。

王昭君的故事流传甚广,很多文人都为她做过词。昭君出塞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是将两个民族的友好来往寄托在了一位普通女子终身的幸福之上。根据昭君故事衍生的传说有很多,也有传言说她是自愿出使匈奴,但我认为,无论她是否自愿,她都为了汉朝和匈奴的友好来往做出了贡献甚至可以说是牺牲,她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纵观历史长河,无数帝王为了维护边疆统治或是给予附属国恩惠都会选择和亲这一方法,就有许许多多像昭君一样的女子为了国家的安稳做出了牺牲,但是只有王昭君的故事被人们传颂铭记。她们都是封建统治的牺牲品,但同时她们也都是维护民族稳定的英雄。

不知道在匈奴生活的日子里,昭君是否十分怀念自己的故土,这样一个背井离乡身边无亲无故的弱女子到底是怎么忍受异国的生活的?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王昭君以及无数个“王昭君”们是切切实实的为了自己的国家做出了牺牲,献出了自己的人生,她们都是值得我们钦佩的英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桦川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桦川历史文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桦川历史文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