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霍去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霍去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霍去病的功绩有什么

参加西汉对匈奴的三大战役,基本把匈奴打残。

霍去病 历史地位 - 华夏历史

(1)漠南之战。

漠南之战是由卫青主战的,先是消灭了匈奴右贤王部,此时匈奴是伊稚斜单于在位,双方再次交战。

霍去病在此战中初次登场,此时年仅17岁,率800骑兵,追击匈奴灭2000余人,并且将伊稚斜单于的大行父(其祖父辈)俘虏,伊稚斜单于的祖父被斩首,一战成名,获封冠军侯。

漠南之战,西汉军没有占到便宜,也没有击败匈奴主力,但是霍去病就此天才般的崛起。

(2)河西之战。

第一次河西之战:霍去病率骑兵1000余人,6天里歼灭匈奴万余人,俘获匈奴珍宝祭天金人。

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馀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馀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史记·匈奴列传》)

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孤军深入,灭匈奴3万余人,此战直接对匈奴进行硬性打击,消灭其战斗力量,非常的酷炫拽。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匈奴被霍去病打击之后的哀歌,载于《西河旧事》)

(3)漠北之战。

此战就更牛叉了,霍去病率5万骑兵,行军两千里,直接将匈奴左贤王部灭掉7万多,捕获高级官员几十人,匈奴自此战后,再也没有了能够威胁西汉的军事力量了。

霍去病几次战役,对西汉最大的影响是:

①西汉之前主力兵种从是骑兵加车兵,而自霍去病之后,骑兵成为西汉军的主力兵种。

②突袭战。霍去病的主题思想是东奔西走,遽然突袭,类似闪电战,以快打快,匈奴猝不及防,霍去病的骑兵不断的迂回穿插,以匈奴薄弱之处入手,再以奇袭对其进行毁灭打击。

③霍去病擅长简单粗暴式的打击战,直接对匈奴进行肉体消灭,匈奴作战力量死亡人数巨多,因而再也没有军事力量和西汉对抗。

感谢邀请!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的将领,堪称汉武帝手中的一把利刃,汉武帝多次派他征讨匈奴,他十七岁就开始了征讨匈奴的一生,让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

一、漠南反击战

汉武帝最憎恨的外来异族莫过于匈奴,为了收复失地,他最开始是派卫青去成功收复了黄河以南部分地区。而匈奴人也是一个好战的战斗民族,一开始就吃了败仗,自然是不服气,于是卷土重来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且每一次都是打一下就跑,跑了又再来。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有点皮,手很欠。

多次的扰乱激怒了汉武帝,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发动了大规模的漠河反击战,他派出了年轻的霍去病,在这一战中,霍去病直接把匈奴的贤王给打伤了,俘虏了一万多士兵,剩下的士兵仓皇逃到了北方。

二、河西战役

漠南之战后,几年内匈奴都不敢轻举妄动,但这个时候刘彻手又痒了,他对霍去病说甘肃附近一带还有不少的匈奴,你过去哪里练练手吧。于是,公元前121年,年轻的霍去病再次带领着军队来到了河西地区,运用闪电战把匈奴打得哭爹喊娘,这一战中,霍去病基本把这一块地区的匈奴给一锅端了,俘虏了大批官员。同年,霍去病为了彻底清除该地区残余的匈奴势力,再次横扫匈奴各部,歼灭了匈奴三万多主力,俘虏了匈奴贵族,将军近百余人。

三、漠北决战

连续几次受到了重创,匈奴已经不敢再次南下了,一直龟缩在漠北地区等待机会,此时打上瘾的刘彻,压抑不住内心想要征服匈奴的欲望。他想,既然你们不来,那就等我过去找你们吧!于是乎。。。。。。汉武帝又组建了一支精兵部队,分别由卫青和霍去病统领,漠北决战也彻底打响了。经过了两轮战役,卫青和霍去病都大获全胜,单于逃亡,贤王的精英不断被打散,贤王带着部分将帅狼狈而逃。热血青年霍去病一路猛追,一直追到了北海,被贝加尔湖挡了过不去,这才班师回朝。这场决战之后,匈奴的主力部队被歼灭得七七八八,再也没有气力进犯中原了。

霍去病英勇善战,当真为一代英豪,无奈他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四岁便去世了,汉武帝非常痛心,令其陪葬于茂陵之中。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感染瘟疫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相传是因为霍去病常年在塞外征战,饮用的水源被匈奴人投入死去的牲畜而感染瘟疫。也有说霍去病因一时气愤杀死了李广的儿子导致汉武帝将他贬走而一时抑郁成病。

霍去病:汉武帝朝与卫青齐名的军事将领。母卫少儿,乃大将军卫青最小的妹妹,所以跟卫青是舅舅与外甥的关系。因军功被封为冠军侯,食邑一万七千七百户。于武帝元狩六年薨,谥号:景桓。

霍去病的身世和经历跟他的舅舅卫青如出一辙(都是私生子。《汉书·霍去病传》记载:其父霍仲孺先与少儿通,生去病),但是性格上却千差万别(这源于儿时的经历。霍去病少年时卫家已经开始兴盛起来,成为新的贵族阶级),所以霍去病年仅十八岁就已成为侍中在宫里面任职,而其为人是“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后来跟随舅舅卫青南征北战,因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在对匈奴的战争中表现极为靓眼,也颇得汉武帝的器重。同时他在身份地位上的崛起映衬着的确实舅舅卫青的江河日下。

霍去病跟他的舅舅卫青一样,都是毕生与匈奴厮杀,所以功绩也都来源于匈奴。我认为他的战功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率众攻打至祁连山。《汉书·霍去病传》记载,在元狩三年夏天,霍去病与合骑侯一起率军进入匈奴领地,在于合骑侯走散的情况下率军深入,路上斩获颇多战绩颇丰,一路打到祁连山下。对此《史记》所载,汉武帝对这场战斗的总结是: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对霍去病的奖励是“益封五千户”。而这场战役匈奴可谓惨败,不仅霍去病斩获丰盛,跟随霍去病的将领中有三人因功封侯。“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二:以雷霆之势促成匈奴浑邪王投降归附。《汉书·霍去病传》记载,在元朔六年秋,匈奴单于因为记恨于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欲召诛浑邪王”。在这种情况下浑邪王决定投降汉朝,就派人去和汉庭接触,武帝害怕匈奴诈降而袭边,就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到了这个时候浑邪王内部又发生分裂,很多人不愿投降汉朝就大规模的逃跑,在这种情况下霍去病果断出击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并促成了浑邪王的归降。对此《汉书》接着记载道: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对此汉武帝的评价是:去病降异国之王三十二,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毕怀集服。

三:代郡大捷。这是我自己起的战役名,原因是好记,依据是霍去病率军从代郡出发。这一仗由卫青和霍去病两人主导,而且两人都打的非常漂亮,卫青和匈奴单于面对面交锋单于溃逃,霍去病则率优势骑兵轻车简从孤军深入略占上风。这得胜还师后,武帝对此战的评价是:骠骑将军…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此战霍去病再次加封食邑五千八百户,军吏为官赏赐甚多,而卫青“不得益封,吏卒无封者…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更惨的是,“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这里短短几字就写出了赤裸裸的人性。

然而天妒英才,一代名将霍去病还是英年早逝。《汉书》载:……元狩六年薨,上悼之,为冢象祁连山。祁连山上有霍去病短暂却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一句“匈奴为灭何以家为”更是掷地有声流传千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霍去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霍去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霍去病 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