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山东安丘地区的生育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山东安丘地区的生育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在有些农村,女儿出嫁当天走后父母要向地上泼水,你怎么看这种习俗
问:在有些农村,女儿出嫁当天父母向地上泼水,你怎么看?
这其实是种美好的祝愿,并不是不让女儿回来。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若不经思考,一看到这类农村的问题可能就以为在黑农村,其实不然,有些现象有更深层次的意思。例如农村嫁女儿时泼水的现象,好些人只理解到第一层就嗤之以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予以指责,说这是封建礼仪,是文化的糟粕。殊不知,其实农村这个习俗有三层意思。
一、把嫁女比作泼水
在以前,女儿嫁出去后就不算娘家人了,娘家的房子、土地等一切财产都是儿子的而没女儿的一份,因为女儿去了婆家属于婆家的人,自然可以享受婆家的财产。
大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打发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全然不顾女性尊严,把女性当成水一样婆出去。出嫁女到了婆家,不像现象随便就可以回娘家,必须要征得婆家的同意。
二、怕女儿回娘家生孩子
有些出嫁女在怀孕后由于某些原因而不能在婆家,所以为了躲避需跑后家养胎。但农村有「宁借落客,不借落月」的习俗,尤其是家里还有儿子的农家更是讲究这个。女人生孩子时的「惨状」会给娘家带来不吉利,也怕出生在后家的孩子夺家产或夺去了好的运势。
三、怕女儿离婚或吵架
其实,父母把女儿是辛苦养大,都希望女儿能找个好的婆家,不希望到了婆家后和丈夫三天两头就吵架角力。女的到了婆家,如果受到委屈,能想到的自然就是娘家,娘家是出嫁女的后盾,所以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丈夫吵架角力后腔都不开就回后家了。
到了后家,聪明的邻居会看出许多端倪,最后可能说什么的都有,明明受了欺负而回娘家散心,最终可能传成在婆家很凶而被撵了回来。
父母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于是打发女儿时就往地泼水,即「覆水难收」,祝愿女儿婚姻能够幸福、和女婿一起白头到老,不希望女儿不明不白地回娘家,更不希望被休或者离婚而回来。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嫁女儿泼水的看法,要是觉得回答得不错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谢邀,这种习俗不好,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在我看来,反正出嫁的女儿已经离开家门了,家里泼水就泼水吧,不当面泼水就行☺️
这样的习俗表面上看来是极不尊重女性的一种行为,但为人父母者谁不爱自己的儿女呢?他们也不会有那么深的思想觉悟,只是随俗求心安罢了,毕竟周围大家都这样做的,不能自己搞特殊不是?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没那么容易改变的,理解就好。相比之下,有些地方没有底线的婚闹习俗才应该坚决取消。网上经常有报道的,最后不得不报警处理,甚至好好的喜事最后演变成了丧事,实在是可怕!
总之,只是一个习俗而已,爱我们的父母是不会把出嫁的女儿当泼出去的水来看待的!
这个习俗不好,嫁出去的女儿心里会不舒服,难过的。
昨天看了一个视频,有的地方女儿结婚当天还要和哥哥弟弟们吃分家饭,那个饭真是难以下咽。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结婚了就不是娘家人了,那为什么有事还要找女儿?
我认为女孩结婚,只是她人生当中的一个经历,一个过程,并没有改变什么,她还是父母的女儿,还给父母带来半个儿子,又多了一个孩子孝顺父母。
有些不好的习俗真应该去除,寓意好的可以发扬,博个好彩头,比如,摆核桃、莲子、桂圆、大枣、花生等等,寓意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再比如,在盆里装满橘子寓意聚宝盆,等等。这样的习俗多有意思,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够吉祥如意,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吧!
糟粕,陋俗。应该摒弃。
老人经常说出嫁的闺女就是人家的人了,不能有事情就麻烦闺女了,麻烦多了,人家家人嫌弃。
要是这样,就不生闺女了,生闺女干什么,反正养大也是人家的人?光生男孩不更好?
还有说法就是坐月子的闺女不能回娘家。
我邻居家三姥爷他去世前想看下闺女,结果婆家说坐月子的人不能回娘家,结果我三姥爷硬生生就没有见到他闺女一眼。
我去你奶奶滴的熊吧。这是啥习俗。我出嫁了,我就不能做一些事情了?
有些习俗我们要传承,有些要果断摒弃。
题主你好,百花杂坛希望与你交流。
百花杂坛本来专注于家居养花知识的解答与分享。今天偶然看到这个题目,并且逐个阅读了几位老师的解答,感觉有必要与大家分享一下个人见解。
女儿出嫁当天走后父母要向地上泼水,这一婚俗在我们当地也有,甚至流传至今。相比大家都熟知一个成语:覆水难收。其意思的将水泼在地上,将再难以收复。
我们中国人对儿女婚姻的希望是白头偕老,古人更推崇从一而终。在古达传统观念中,出嫁的闺女,被婆家休回家,是奇耻大辱,也是家门不幸。因此,姑娘新婚回门,必须有父母亲自接回,然后,再其亲自送会婆家。我们在中学读过的古诗:孔雀东南飞,就是这种婚俗原素。在故事的主人公刘兰芝和其母亲的意识里,被婆家驱逐回家,是非常耻辱的事情。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一句话,就是从女儿出嫁当天走后父母要向地上泼水这一婚俗演化而来的。
现在虽然废除了封建道德婚姻的束缚,不再坚持从一而终的陋习,提倡婚姻自主,离婚自由,谁家的闺女离婚回家,不再感觉是见不得人的奇耻大辱,但是,我想,天下父母,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闺女与女婿相伴一生,和和美美,白头偕老。
因此,女儿出嫁当天走后父母向地上泼水婚俗,是父母对子女婚姻稳定的美好希望和幸福祝福。
本坛观赏过多场结婚庆典,至今还没有发现有任何一家自动破除这一婚俗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百花杂坛在此祝愿已经步入婚姻殿堂的所有年轻朋友,好好经营你们 的婚姻,将你们美满幸福进行到底,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种姜一亩能挣多少钱?怎样种姜
大姜是山东安丘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受各种限制,因而种植面积并不是太大,产量也不是太高,价格也不行。就是现在,你也很难保证一亩地能挣多少,也许会赔本呢。大姜这种作物,不管产量还是价格,就是一种忽高忽低的作物,很难说一亩地能挣多少钱。下面我就给你分析一下哈。
一,产量的不稳定性
就拿我们这里来说,70–80年代,老辈人种的都是小姜,中产田4000来斤,高产田5000–6000斤,还有很多低产田,亩产量也就是2000–3000斤,甚至更少。
到了90年代,大家都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大姜,小拱棚和大拱棚栽培,以及立体种植,间作套种等一系列综合高产技术措施,大大延长了大姜的生长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地力,再加上到后来又提倡栽培大肉姜,提高了品种的质量,产量这才一步步提了上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来说,一般中产田亩产量也在6000斤以上,8000–10000斤的高产田屡见不鲜,甚至有高达近20000斤的产量,如大棚姜。
但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也有亩产不过千的,也有亩产不足5000斤的,至于为什么,先卖个关子,下面再详解哈。
二,价格的不稳定
大姜价格一年一个样,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价格,也不在国家调控范围之内,是市场说了算,否则就不会出现"姜你军","豆你玩","蒜你狠","苹什么"了。
我种过好多年的大姜,有挣也有赔,好时候曾经卖到12元一斤,孬时候2毛5一斤,还有不到1毛钱一斤的时候。你说是挣还是赔呢?就拿今年的姜价来说,到今天为止,我们安丘市场上的黄姜价格是过4元每斤了,而昌邑市场则过了5元。你说今年的姜能不挣钱吗?
我不说亩产量达到2万斤,就平平淡淡的1万斤,最低不得收入4万元钱吗?我们刨去地钱,姜种钱,化肥钱,农药钱,浇水钱,收和培土开沟钱,再加上熏地钱,零打碎敲的去它1.5万元,那不得纯剩2.5万元吗?这是最低。当然了,这你得有地方存,就是去年卖鲜姜,就去年的价格来看,也要挣个5000元以上。
以上我是按正常年景,按照大姜正常生长来说的。可天有不测风云,那就另说了,这也是我上面所卖的关子。
三,天有不测风云
大姜这种作物,说好的时候很顺溜,可也有不顺心的时候,如姜瘟病,茎基腐病,根腐病,根线虫病等这些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病害,一旦发生那是很麻烦的事。
就拿最令种姜者头痛的姜瘟病来说,轻者会损失1–2成的产量,重者过半甚至绝收。姜瘟病发生厉害的时候大都是在8–9月份,化肥也投的差不多了,膜也投入了,农药钱也花了不少,水钱油钱也投了一大半了,可它偏偏就发生了,你说让人上火不上火?再就是根线虫病,也就是癞皮病,人家收姜的直接不要,最后卖个毛儿八七的每斤,你说不得佘爬下喽?!
综合以上所说,我不敢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也无法保证一亩地的大姜能挣多少钱。反正种姜人每年都是抱着"赌"的想法来种姜,谁能保证前途一片光明呢?农民种地大多数不都是在"赌"吗?都盼望着明天更美好!
下面回答题主的第二个问题,如何种姜。
四,如何种植大姜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有很多的问答,文章写过,在这里就不再详述了,只是简单介绍一下种植步骤罢了。
1,精挑细选种姜。
2,晒姜困姜催芽。
3,整地施肥,开沟播种。
4,喷药插拱覆膜。
5,破膜放苗遮阳。
6,浇水冲肥除蓟马。
7,施肥小培浇水。
8,喷药除虫防病害。
9,大培施肥浇水。
10,喷药冲肥防早衰。
11,看价可卖可储存。
以上仅是简单说了一下种姜的几个步骤,要想知道其中的详细步骤,可去我的头条文章中看,那里面从拿种姜到收获的全过程都有详解。
总之,种姜不简单,有人说"姜够本",我认为种任何农作物都不敢保证"够本",我们所从事的农业种植,并不是旱涝保丰收的职业,没有太多的订单农业,谁也不能保证有种就有收,有投入就一定会有高回报,况且有的时候高产出并没有带来高收入呢!所以我说,种姜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东安丘地区的生育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东安丘地区的生育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