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谜语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谜语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猜灯谜的历史
古代,每年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猜灯谜活动在我国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隐语”“廋词”等被视为灯谜的雏形;汉魏时期,“谜语”一词就出现了,字谜开始成熟;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出现并成为一股潮流;北宋时期,猜谜的风气开始盛行,谜语的种类也极大丰富
含有历史典故的灯谜
1、凿壁偷光(猜一三国历史人物) 诸葛亮(孔明)
2、爷爷打冲锋(猜一历史人物) 祖冲之
3、孔雀收屏(猜一历史人物) 关羽
4、红墙(打古代地名一) 赤壁
5、千载太平 历史地名一) 长安
6、捷报(猜一古代历史人物) 陈胜
7、持久和平(猜一古代地名) 长安
8、秀才当兵(猜一成语) 投笔从戎
9、夕阳西下(猜一古代地名) 洛阳
10、厉害的仆人(打一古代少数民族名) 匈奴
11、只会打仗的皇帝(猜一皇帝称号) 光武帝
12、汉朝天下(打一古代历史人物) 刘邦
13、游牧民族(打一古代历史人物) 司马迁
14、男—— (打一近代历史人物) 田汉
15、黑孩——(打一古代历史人物) 墨子
16、村落——(打一古代历史人物) 庄子
17、农夫——(打一近代历史人物) 田汉
19、川币——(打一近代历史人物) 巴金
20、保护庄稼——(打一古代历史人物) 卫青
关于灯笼的谜语历史故事
有一次,徐文长在杭州游玩,正好赶上元宵节,西湖岸边都挂满了写着灯谜的灯笼。有个人站在一盏灯笼前说:“我的这个灯谜从来没人猜对过,有猜对的,奖励一百两银子!”
“一百两银子”可不是一笔小钱,关于明朝一两银子值现在的多少钱,众说纷纭,有说200元的,有说600元的,还有说两三千的,咱取一个平均数吧,1000元,那么,一百两银子就是现在的10万块钱,确实不少了。
徐文长正好缺钱,就凑过去看看。这是一副灯谜对联,上联是: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要求打一件生活中必用的物品,而且要对的下联,也是一个生活必用品的谜语,一般人确实很难对。
但徐文长是一般人吗?当然不是,在他看来,这只是小菜一碟。
徐文长要来笔,在灯笼上写出了下联: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金星。
下联一出,围观的人都议论纷纷,但还是没有人猜出来是什么谜底,只好向徐文长请教。
徐文长也很痛快,说:“上联的谜底是油灯,下联的谜底是秤。”
关于灯谜的历史还有什么
灯谜可以追溯至我国古代,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唐朝的诗人王之涣就曾写过“咏灯谜” 诗篇。明代,南齐的苗若元收集编纂过一部名为“灯谜集”的书,收录了各种灯谜类作品。现在,灯谜也是流行的晚会游戏,游戏中的谜语往往有深刻的文字,引发玩家的新思维,也可以娱乐大伙,增进气氛。
历史上猜灯谜高手是谁
历史上猜灯谜的高手难以具体确定是谁,因为猜灯谜这一传统活动历史悠久,涉及的人数众多,而且高手的评判标准也各不相同。不过,可以说历史上有很多文学家、才子佳人都是猜灯谜的高手,他们通过猜灯谜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例如,古代的文人墨客经常通过猜灯谜来展示自己的学识和才情,其中不乏一些脍炙人口的佳话和传说。
此外,现代也有一些猜灯谜的高手,他们通过参加各种猜灯谜比赛和活动,展现出了惊人的猜灯谜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高手们不仅熟悉各种灯谜的谜面和谜底,还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快速准确地猜出谜底。
总之,历史上猜灯谜的高手众多,难以确定具体是谁。无论是古代的文人墨客还是现代的猜灯谜爱好者,他们都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这一传统活动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魅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谜语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谜语历史文化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