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团风县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团风县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历史上黄州是哪里
黄州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西南部,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北靠大别山,与团风县相连,西南滨临长江,与鄂州(古武昌)隔江相望,东与浠水县相邻。黄州周边群山连绵,地势起伏,自古为军事战略要地,黄州古城借山水之势,与周边城镇、关隘、港口形成了独特的地区军事防御体系
有谁知道湖北黄冈的历史由来
黄冈应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国,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国。在南北朝时期称为齐安郡,管辖区域包括今天的武汉黄陂区、新洲区、鄂州一部分、河南新县、孝感大悟及今天的整个黄冈市辖区。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
黄冈早在旧石器时代,区域即有人类居住。
夏商时代,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史记·夏本纪》),该地域即为皋陶后人的封地。
黄冈的地名,来自于黄岗山。
历史上,在今天的黄冈市部分区域,这里曾经拥有一个国家,可以理解为袖珍国家,毕竟春秋时期这种小国家是又多又不起眼,这个小国的名字就叫黄国,我们现在称之为古黄国。据《竹书记年》文献载,黄国源于黄帝公孙姓轩辕氏,曾经一度是古代淮河流域的霸主。早期称为黄夷,是东夷的后代。黄国最早在史书中见于《左传》,始于鲁桓公八年,也就是公元前704年。到了公元前648年,黄国被南方大国楚国所灭,国亡家破的黄国臣民无奈离乡背井,但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仍是以国为姓以示不忘故国,其中大部分流散到当时的楚国腹地,于是就有了因黄氏迁居而得名的黄冈、黄陂、黄安、黄石、黄梅等地。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便是古黄国人的后裔。
黄冈这块地方最,在西汉时置邾县,治所在今城区北,属江夏郡。三国时期属于吴国的蕲春郡。东晋时属西阳郡,废邾县。南朝齐又不是置南安县。一直到隋朝开皇十八年改南安县为黄冈县,治所在今天的新洲县,为黄州治所。因黄冈山得名。《元和郡县志》黄冈县:“因县东黄冈为名。”后又改黄州为永安郡。唐朝时又改回了黄州。之后的宋元明清基本在没有改变,直到后来设市,黄冈代替了黄州,成为地级市。这便是黄冈的地名历史。
黄冈人口风土人情
黄冈风土人情黄冈境内民俗受省内外周边地区及宋、明多次大规模移民,特别是南宋后江西湖人入迁的影响,使汉俗基础上的赣俗成为基本里俗,其民风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一是崇尚勤俭,珍爱诚实。居家,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不喜铺张,无绮罗狗马之好。
“今朝有酒今朝醉”、“寅年支付卯年粮”、“游手好闲”...
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现辖一区(黄州)、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万。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革命传统光辉灿烂。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为缔造共和国,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等200多名开国将帅,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
区位交通得天独厚。黄冈位于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省会武汉山水相连,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紧邻两座机场(武汉天河机场、九江机场),贯通四条铁路(京九铁路、合九铁路、京广联接线、沪汉蓉快速铁路),飞架四座长江大桥(鄂黄大桥、黄石大桥、九江大桥、鄂东大桥),纵横五条高速公路(沪蓉高速、黄小高速、江北高等级公路、武英高速、大广高速),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团风县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团风县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