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历史人物与故事有什么区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历史人物与故事有什么区别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文学和史学的差别是什么?总是分不清楚。今天给自己老师提了个自己的观点,老师说这不是文学而是偏史学
文学和史学有区别有联系。
史学是以历史的事件和人物为中心,通过历史的变化和人物的沉浮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和见解。文学则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作者运用独特的语言表达内心独特的内心感受。
史学偏向客观存在,文学偏向主观抒发。史学要重于真实,文学重于虚构。史学家可以说成文学家,但文学家不可以说成史学家。
我是个工程技术人员,本无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就我看到的,想到的,粗略说说。文学,与史学是有关联的两个专业。这在大学里要分设两个系。文学创作时,需要想象,演绎,上天入海,天马行空,甚至是杜撰。知道孔庆东先生吧?他是北大中文系的,他的文章诙谐幽默,趣味横生,描摹事物,着墨不多,却入木三分,读他的文章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而史学就不行,是非常严谨的,对史学的研究要占有大量真实的史料。除了现有结论,还要考证出隐含的史实。我国各朝代都设有史官,负责记录重大事件。史官都有严格的政治素养,和做人道德及职业操守。这一点可从文天祥的正气歌中看出,往往没有读完,泪水就夺眶而出。学史很难,也很累。我的妹夫,是北大历史系的副教授,既要带研究生,又要搞史学研究,压力很大,49岁就去世了,他的墓碑上刻着八个字:满腹经纶,两袖清风。没多久,该系又有一个年轻的学者离开了。令人悲痛。我们说文史是有关联的。汉代有两个司马,是否一个家族不知道?一个是司马相如,他是向文学方面发展,如果你看了他的上林赋,除了铺张,华丽的词藻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与相如同姓的司马迁是个史学家,但他的史记中融入了文学成份,也就是说融入了自己感情。这可从他的一篇文章看出,即:报任少卿书。鲁迅把史记比做没有声律不合辙押韵的离骚,没人能超过他。这两个专业的成果,受众是不同的。除了纯文学理论,文学的读者很广。而史学的成果,想了解它的人就很少。文学有鼓舞作用。历史有借鉴作用,对治国很重要。
文学和史学有什么差别?这是个大命题,很值得一谈。
文学和史学其实并没有完全严格的界限,如果非要分开讲,那么可以说文学偏于主观,史学偏于客观。进一步说,文学近于唯心,史学近于唯物。
文学近于有我
文学是必须强调“我”的存在,要有“我”的情感、情绪、感受、意志、价值观等等,有我才有意义,这是文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文学可以借助现实的材料去进行自我架构,可以充分地运用想象力去夸张,去虚构,去修饰,去塑造人物或者故事。所以文学必须要有温度,这个温度是因为有我而产生的,属于个人主义的。
史学近于无我
而史学则强调“无我”,是依据一定的史学材料去尽可能地还原历史,而非描述自我,偏于朴素的唯物观点。也就是说,在唯物的史学观下,你的观点并没有那么重要,它不看重你的个人喜恶和感受,你的情感偏向,你的价值观等等。你所做的只是依据一定的证据和逻辑去辩证历史,还原真相,其中不掺杂个人情感,所以史学的视野是比较冷静的,客观的,超然的,远离个人主义的。
文学史学的二分法其实不可分
当然这只是一种大体的分法,但是这样简单的二分法其实是不确切的。因为要做到唯物的史学观其实是很难的,一个人的文字要言之有物,他就必然有方向性,那么怎样的文字算作无我呢?这是很难讲的。即使律师完全按照法律条文去辩护,其中也难免有主观成分在其中,更何况法律条文本身也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修改的,而这之中就已经有了人的存在,有了我的存在,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客观。
同样地,文学虽然同意虚构,然而它的基础材料仍然是具体的现实的,我们没有见过一篇文学作品里面用到的全是这个世界不存在的事物、概念、名词,还能让人引起共鸣并流传为经典的。就是因为虚构也无法完全脱离现实的材料,空中楼阁其实也是借助楼阁这样的具体现实来进行构造的。人的想象力本身就是依赖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并非没有任何因缘就能产生想象,因此你无法想象一个完全不存在现实关联的事物。
文学和史学的统一性
所以文学和史学没法完全分割,只是就通常意义上说,近于纯逻辑推理的客观表述属于史学范畴,近于个人情志的抒发和表达属于文学范畴。
然而即使钱穆这样的大史学家也提倡,历史要有温度,也就说明了史学其实也有文学的成分,就像俗话说的那样,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就是史学的文学性。同样文学本身就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像是古人的日记、笔记、散文、乃至小说之中,其实已经包涵了许多历史的客观材料,成为史学研究的参考和辅助,《红楼梦》虽然是文学作品,可是里面的场景、布局、器物、服饰等等都成了史学材料,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所以史学和文学既有各自的倾向性,也有不可分割的一面。就如人的理性和感性,其实没有办法完全分割,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称之为人。又如光的波动特性和粒子特性,也无法分割,所以成其为光。
如果你的老师说你的观点近于史学而非文学,可能是因为你的观念太过于逻辑化,属于推理论证的一面多,而抒发个人性情的一面少的缘故。其实也就是暗示你的文学性差一点,艺术性不足,他看不到你自己在其中,“有我”的成分太少了。那个你成其为你的特性,他没法看出来,所以说偏于史学,也就是“个性”不足。
本文作者:鱼生文化杂谈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与故事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与故事有什么区别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