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诗的来历
关于一字诗的典故,最典型的就是清朝陈沆的《一字诗》:
《一字诗》作者:清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读完了这首诗,就来看看关于这首诗有什么故事吧!清朝嘉庆年间,陈沆赶赴黄州乡试,行至巴河岸边,不巧渡船刚刚离岸。陈沆恳求艄公将船开回岸边,渡他一道过河。艄公见他是位文质彬彬的书生,便乐呵呵地说:“相公前往赶考,必是满腹文才。如果你能作一首包括十个‘一’字的七言绝句,老夫即刻拨转船头。如若不能,就请相公耐心等待。”这时,江心划过一条渔船,一个渔翁坐在船头,身边搁着一根钓竿,渔翁双手划桨,身子一俯一仰,神情悠然自得,还乐呵呵地唱着渔歌。陈沆举目四望,江心秋波,起伏荡漾,他灵机一动,当即高声吟出了《一字诗》。
还有描绘西施一生的一字诗。
一颦一笑一捧心,一国倾废一瞬间;
一船一桨一生伴,一日归来一湖烟。
西施作为古代四大美人之首,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乱吴宫,以霸越。完成使命后,西施和爱人范蠡归隐江湖的故事。
描写杨贵妃的一字诗。
一喜一悲一相对,一串荔枝一串泪。
一诗一吟一梦里,一朝酒醒一朝醉。
一轮桂月一江秋,一个相思一个愁。
一夜一人一梦里,一颦一笑一回眸。
把美人杨玉环的悲情一生写的淋漓尽致,杨玉环唐朝李隆基的爱妃,最喜欢吃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给杨玉环送荔枝的快马的情节,她与李隆基十分恩爱,后来安史之乱被大臣污蔑为祸国的根苗,一根白绫吊死在马嵬坡,结束了繁华的一生,之后李隆基也郁郁而终。
一字之师的故事意思
"一字之师"是指教授学生一种技能或知识的人,只需要传授一次就可以了。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叫孔丘的智者,他的弟子中有一个叫子路的人。有一天,孔丘命令子路去拜访一个叫做陶朱公的大师学习礼仪之道。子路前去拜访陶朱公后,陶朱公只说了一个字“止”,然后就让子路回去见孔丘。
回到鲁国后,子路向孔丘汇报了他所学到的东西,并解释了“止”字的含义。孔丘听后大为惊讶,因为这个简单的字竟然包含着如此深刻的哲理和道德准则。
从此以后,子路就成为了“一字之师”,他将自己从陶朱公那里学到的知识和智慧传授给其他人,并成为了鲁国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简单而深刻的语言可以传达出复杂而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一字之师典故:
唐朝时,有个法名叫齐己的和尚,住在江陵龙兴寺,学识渊博,能诗善文,自号衡岳沙门。
一日他在赏梅时,作了一首题为《早梅》的咏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作罢他反复吟咏,总觉得不满意,就去请教诗人郑谷。
郑谷读罢说:"……既为《早梅》,"昨夜数枝开"这句,不足以点明"早"字,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的好。
"齐己觉得十分有道理,当即下拜,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字成诗是不是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一字成诗是不是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