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骨肉相残的例子

曹丕、曹植和曹彰都是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曹丕从小就想要当皇帝,他本身能力不够非常害怕勇敢的弟弟曹彰,和聪明的小弟曹植会和他争夺皇位。后来曹丕如愿做了皇帝,就派曹彰去管理一座小城。

新中国历史上的10月7日 - 华夏历史

有一天曹丕来到母亲卞太后的屋里,看曹彰下棋。在棋盘旁边放了许多枣子,枣子是曹丕事先叫人准备好的,其中有一些枣子已经被下毒,而曹丕就挑没有毒的枣子吃。曹彰很喜欢吃枣子,自然吃的很开心,还一边夸奖:这些枣子真甜,大哥对我真好。知道我喜欢吃枣子,还特别叫人准备。他并不知道有些枣子有毒,很快就把枣子吃了一大半,结果棋还没下完,毒就发作了。

卞太后连忙要仆人找水给曹彰解毒,但是曹丕已经事先让人把所有可以装水的器具全都打烂了,就连舀井水的勺子也不见了。曹彰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卞太后很是伤心。她没有想到曹丕为了保住皇帝的宝座,居然杀害自己的兄弟,于是她决定要好好保护曹植,不让他也遭到杀害。而曹丕则开始计划,除掉曹植以便高枕无忧。

有一天曹丕命令曹植在走完7步的时间里做好一首诗,以此证明他的确是一位有才华的人,否则就是欺骗皇帝要被判处死刑。曹植很难过,他知道哥哥想用这个方法杀死他,于是曹植在悲伤中完成了这首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的意思是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曹植难过的不停流泪,走完七步也完成了这首诗,曹丕听出弟弟的想法,觉得非常不好意思。而卞太后听到曹丕要曹植在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否则就要处死他。非常着急,急忙冲进宫里大大声喊叫:你已经杀了曹彰,不要再杀害曹植了。曹丕见母亲出面保护曹植就决定放过他。但曹丕一直害怕才华洋溢的曹植会抢了自己皇帝的位置,所以一直不敢重用他,而将他打发至边远之地。

曹丕、曹彰、曹植虽然是同胞兄弟,但不幸生在帝王家,兄弟不能相亲相爱,甚至演变成骨肉相残的局面,这或许就是生在帝王家最大的悲哀!

所有的骨肉相残都是利益、权利的斗争,尤其是帝王之家

1、春秋时期左丘明散文《郑伯克段于鄢》,记录了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争夺国君之位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母武姜,共叔段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郑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捧杀一词就此典故而来;

2、《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操病死,曹丕上位,称魏文帝,他担心有学识有政治志向的弟弟曹植会威胁自己的皇位,想办法除掉曹植,曹植知道后,在无奈的情况下做出了七步诗;

3、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李世民在唐王朝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这次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

4、靖难之役,是明朝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地位的战争。朱元璋去世后,其孙子朱允炆登基,称建文帝,建文帝同亲信大臣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挥师南下,用了四年时间攻下皇城应天府,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登基称帝。

皇权的巨大诱惑和帝位的独一无二的特性,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残酷的杀戮,在冷冰冰的皇权帝位面前,没有丝毫的亲情可言,父母儿女没有慈孝之情,兄弟姐妹没有友爱之情,历史不断重复着一次又一次的人间惨剧。仅著名的骨肉相残事件,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靖难之役、九子夺嫡等等。

秦朝:秦二世胡亥为了登上帝位,赐死兄长扶苏,之后,为了巩固帝位又在咸阳斩首自己的十个兄长,在杜县处死了自己的十个姐妹,公子高害怕连累亲人,主动向二世请求

汉朝:景帝时有吴楚之乱,汉武帝老年猜忌,在巫蛊之乱中,逼死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和自己儿子,此外,汉武帝还杀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

三国:吴国孙权将图谋陷害太子的鲁王孙霸赐死。

西晋:皇室之间骨肉相残杀引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历时七年,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互相征伐,西晋民不聊生、国内空虚,被匈奴等游牧民族所乘,引发五胡乱华,导致中原大地三四百年混乱不断。

在南北朝:为了皇位骨肉相残更是达到一个高峰,后赵、北魏、刘宋、萧齐、北齐、北周等等,简直不胜枚举。

隋朝:隋炀帝到底有无弑父行为,仍然存疑。但是,隋炀帝先后杀死了兄长太子杨勇,囚禁弟弟杨秀、杨谅等。

唐朝:从初唐到盛唐充斥着骨肉相残,一场玄武门之变,让唐高祖李渊一日之内遭受二子十孙同日毙命的惨剧;唐玄宗李隆基竟然忍心同日将三子赐死。

五代,又是一个乱世,梁太祖朱温荒淫无耻,最终被儿子朱友珪所弑。

宋朝:宋太祖“斧声烛影”到底是不是被亲弟所弑存疑。

元朝:窝阔台杀死弟弟拖雷,在忽必烈入主北京,建立元朝后,不足百年间,也是皇室内部纷争不断。

明朝:爆发了著名的靖难之役,叔侄相残,叔叔战胜了侄子。20多年后,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变,侄子又杀死了叔叔。

清朝:自然少不了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佳话”。最后取得胜利的雍正,将失败者八阿哥称为阿其那,九阿哥叫做塞斯黑,就是猪狗的意思,将两个兄弟软禁至死。

纵览封建王朝史,简直就是一部残酷的骨肉相残史,他们只有杀与被杀之别,而无胜利之分,如果人生再来一次,“愿后身世世代代莫生帝王家”恐怕才是他们的心声。

历史上骨肉相残的故事多发生在皇家,因为皇权对每一个人都是致命的诱惑。

为夺权,子刈父,弟刈兄,母刈子,舅刈娚,本该享亲情天伦之乐,却向亲人举起屠刀。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七步诗》正是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将手足骨肉血腥相惨演绎的淋漓尽致。

再看看唐代李贤的《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以种瓜摘瓜作比喻,讽谏生母武则天切勿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伤残骨肉,伤害亲子。

父刈子,王莽

西汉时期,王莽6个儿子,其中嫡出的4个被他杀死了,另2个庶出的做了他的殉葬品。

三莽刈子,就是一场政治作秀,为在朝廷上留下贤德之名。被世人看作是“周公在世”。

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死时69岁。

九子夺嫡,玄武门之变,烛影斧声,每一个历史故事的背后,都是血淋淋的杀戮。

亲情,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欲望,使人的眼变红,也使人的心变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中国历史上的10月7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中国历史上的10月7日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新中国历史上的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