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孝道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2、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3、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4、哭竹生笋

孟宗(?—271),字恭武,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几个孝顺的人

《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多个孝顺的人,其中匡超人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匡超人原本是一个贫苦的农家子弟,为了供养父母,他刻苦读书,最终考取了秀才。在得知父亲病重后,他毅然决定回家照顾父亲,不惜一切代价。在照顾父亲的过程中,他日夜守候在床边,给父亲喂药、擦汗、换衣,甚至亲自为父亲端屎端尿。他的孝顺行为感动了周围的人,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除了匡超人之外,《儒林外史》中还刻画了其他一些孝顺的人,如郭孝子、杜少卿等。这些人物虽然性格各异,但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的孝心。

历史上最著名的孝母典范有哪些?在今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方面

万里寻母---庾道愍,南朝时候的庾道愍小时候因为一场洪水与孤苦相依的母亲分开了,从小到大只要一有母亲的信息他都去寻找合适,后来远方回来的人带来他母亲在交州的一个集市上看过一个类似他母亲的人,为了核实这个消息他几经辗转终于在20多年后终于找到找到他的母亲。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知道这里的孝母,指的是孝顺公婆的母亲还是孝顺母亲的孩子。

那我就按孝顺母亲的孩子答吧,毕竟孝顺公婆有一点封建礼教的意味,我认为现代的婆媳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愚从。当然孝顺母亲也不能愚孝,母亲也不能因为自己是母亲而对孩子各种苛责,毕竟生恩不如养恩大,教育才是第一位的事。

书归正传,历史上有哪些孝顺母亲的典范呢?

1,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的第四个儿子。母亲薄太后曾经一病就病了三年,文帝作为一国之主,每天“目不交接,衣不解带”地服侍自己的母亲。只要是给母亲治病养生的汤药,汉文帝都必须要亲口尝了之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从此汉文帝的仁孝举国皆晓,一时在全国传为佳话。

2,陆绩,三国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六岁时跟着自己的父亲去拜见袁术,在袁术的酒宴之上,袁术叫仆人端出橘子来招待父子二人。

临走的时候,有两颗橘子从陆绩的怀里掉了出来。袁术随即讥讽道:“你到我家来做客,临走还要偷两个橘子吗?”

陆绩回答道:“我们在这品尝如此美味的橘子,我的母亲在家却品尝不到,所以我想拿两个回家给我的母亲吃。”

袁术啧啧称奇,如此幼童却有孝母之心,实属难得,便也没有继续为难父子二人了。

3,江革。江革年幼丧父,因此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恰逢战乱,江革只得背着母亲四处逃难。

在逃难的过程中,江革时常碰见流寇,这些流寇劝说江革想让他也落草为寇。江革不仅没有顺从,反而态度强硬,希望盗贼能让他离开,继续赡养自己的老母亲。盗贼看到孝子如此坚决,所以没有搜刮他,甚至还告诉他如何逃难,以免再逢盗贼。更有盗贼,被他的行为触动,思念起母亲,便纷纷离散了。

后来,江革到达江苏,做长工供养母亲,每日风餐露宿,却没有让老母亲受半分饥寒之苦。汉明帝时被当地长官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从此鱼跃龙门。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孝道历史人物有哪些 - 华夏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孝道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孝道历史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孝道历史人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