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风土人情
浙江人的风俗习惯如下:
1、腊月二十三,小年。农村人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送灶君菩萨上天。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祭祖。过年拉开序幕。
2、大年三十,除夕夜。贴对联,放鞭炮、烟火,吃年夜饭,守岁,祭天地菩萨。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开始给“压岁钱”了。年夜饭是比较隆重的,家人要团聚,饭菜要丰盛,要有鱼,取“年年有余”之意;除夕饭不能全吃完,要留饭于初一吃,取“吃剩有余”之意。守岁一直到晚上12点,新岁到来,烟花庆祝。
3、正月初一,过大年。首先是“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打“开门炮”,一般认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有讲究,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灾难,并表示接新年。三发鞭炮越是声音宏亮清脆,越是吉祥。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红花满地,喜气洋洋,此时,年味最浓。
4、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给长辈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初一不拜年的习俗在浙江部分地区还保留。
5、春节期间的习俗。新年鼓:春节期间,民间娱乐活动较多,如新年鼓和吹打乐。新春天亮,小孩结队成群,沿街敲锣打鼓,叫“新年鼓”。有些村子则集合村民,演奏各种乐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欢乐而热闹。
浙江的民俗有哪些
浙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龙舟节、乡村年俗、龙泉青瓷、慈善土地婆、婚俗等。
龙舟节是浙江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到端午节时,人们会划龙舟、做粽子、饮雄黄酒等活动,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
乡村年俗包括了一系列日常的民俗活动,如新春祭祀、除夕祭祖、端午踏青、中秋赏月等。
龙泉青瓷是江南地区最具盛名的陶瓷之一,而慈善土地婆则是浙江地区非常受欢迎的信仰象征。
婚俗方面,浙江人有许多独特的婚礼习俗,如“三朝礼”、“送彩车”、“迎门杏”、“破竹”等。这些民俗文化,不仅展示了浙江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有什么民间习俗
1、西湖香市,是浙江省杭州市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宗教信徒进香拜佛和经商者形成的集市。西湖香市起源于唐宋年间,到元明时期已十分繁荣。
2、宁海十里红妆婚俗,十里红妆是古老的传统民俗,这种嫁女的场面。旧俗在婚期前一天,除了床上用品、衣裤鞋履、首饰、被褥以及女红用品等细软物件在亲迎时随花轿发送外,其余的红奁大至床铺,小至线板、纺锤,都由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
如正月初一春节,吃汤圆,象征一元复始;正月十五元宵节,吃麦饼;清明节吃“清明馃”,它被做成三角形的,所以又叫“三角馃”,清明馃又分“白馃”与“青馃”,“三角馃”形似犁头,表示春耕农忙开始了;立夏,吃麦衣(一种薄煎饼);端午吃粽子、茶叶蛋和绿豆糕;农历7月15中元节,祭祖,吃手蒲头馃;中秋节吃擂头馃(驴打滚)和月饼;重阳节吃麻糍,等等。另外,红事(喜事)用红馃(杨梅馃)、白事(丧事)用白馃(横夹馃),新娘子回门(俗叫“转头趟”)、老人做寿、孩子满月周岁、房屋上梁、建灶乔迁的人家要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分喜馃(“杨梅馃”或点有红点的饼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浙江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浙江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