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的历史背景
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 1958年3月30日,+++主席视察葛洲坝坝址。 1959年5月,长江三峡会议《三峡初设要点报告》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讨论,一致通过选用三斗坪坝址,大坝可按正常蓄水位200米设计。
三峡大坝建设以前的历史
在三峡大坝建设以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三峡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水力资源区,有着悠久的水利建设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就在三峡地区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这些工程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唐代,三峡地区的水利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三峡》一诗中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描绘了三峡地区的壮丽景色和水利建设的繁荣景象。
在明清时期,三峡地区的水利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明清政府在三峡地区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如长江堤防、三峡水库等。这些工程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三峡大坝建设以前的历史是一个漫长而丰富的水利建设历史。这些历史为三峡大坝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基础。
三峡大坝历史上是谁建的
1、是孙中山提出建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孙中山便希望利用西方战时的工业设备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国实业。这一年,他在上海用英文撰写了《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补助世界战后整顿实业之方法》,意在引起国际实业界的响应。
2、孙中山开发三峡水电资源的论著发表后,国民政府工商部曾于1930年初,拟在长江上游筹设水电厂,并着手收集有关资料和图表,但对坝区的勘察工作始终未能进行。两年后,即1932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主持组成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峡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峡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