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中印发展条件对比
题目本没有错,就是对比一下二战后中、印双方经济基础条件,可题目后添加的话,给人感觉好像我国现在还落后于印度似的。
中印两个国家由于历史原因,二战后在经济基础条件上,我国远远不如印度,印度钢产量有我国的10倍,工人数是我国6倍,铁路里程有5.3万公里,而我国仅2.1万公里,当年印度基础条件堪称亚洲第一,1950年印度GDP是中国2倍多,人均GDP为60美元,中国大陆是29.2美元。到1978年,我国GDp刚刚超过印度,2000年是印度的2.5倍,去年是印度的5倍,去年我国人均GDP为1.03万美元,印度为2104美元,我国人均GDP为印度的4.9倍。
就铁路来讲,现我国铁路约14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3.5万公里,而印度70年里仅增加了1.3万公里,共6.6万公里,但印度铁路客运量却是远超我国,其拥挤程度可以想像。
答案是:不能。因为没有那个基础!
很多人在讨论中国从49年至今的发展时,有一个时期被极端低估了!那就是49—59年。
中国腾飞的基础就来自于这10年。什么叫发展。织布种田发展不起来,唯有工业才行。而工业二战后分为两个阶段:信息化革命前,信息化革命后。
而中国就是获得了工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解放时,中国一穷二白,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工业!
朝鲜战争,在苏联惧怕美国,不派出空军同时,中国决定出兵朝鲜(后苏联被中国感动,也派出了空军)。几年战争打出了威名,也打出了面子。苏联完全在国际世界趾高气扬的介绍中国小弟。
由于东方整体弱于西方,加上中国小弟确实能打能干,以及真的共产主义大家庭的友谊。苏联决定援助中国,建设156个项目,以及数千个个配套项目。苏联确定首批援华建设的工业项目50个。主要分布在东北,专业领域涵盖了电力、钢铁、煤炭、制铝、机械、化学、造纸等。后期91个。项目涵盖了涉及领域包括钢铁、有色冶金、煤矿、炼油、重型机械、动力和电力机器、化肥、火力发电、医药等。1954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再次增加了15个工业项目,并大幅度提高技术含量。这一系列的项目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而且项目大部分采用援助和无息贷款的方式完成,而且价格极低。苏联派出大量专家组协助中国人完成了建设。钱,机器,人都有了。钱,机器,人都有了。
先看看1949年到1952年的部分工业产品数据吧:发电量,43.1亿度到73亿度;粗钢,15.8万吨到135万吨;煤炭,24.6万吨到193万吨;水泥,66万吨到286万吨……
而到1957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了128.6%,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9%。其中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3年的135万吨几乎增长了4倍。煤炭产量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加了67倍。
一句话形容:苏联的援助,以前没有那个国家做到过,后来也没有人做到过。堪称空前绝后!以至于美国政府嘀咕到:“这么援助,苏联不怕培养出一个敌人来吗?”
这一切是用无数共产党员,战士在朝鲜战场中拼出来了。他们让苏联感受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于是苏联也大公无私的援助。
题外话:朝鲜战争最大的赢家到底是谁?看不出来吗?
遗憾的是,这次工业革命不完整。到了1960年,中苏交恶,中国面对北方的压力。特别是援助的消失,中国开始艰难的探索期。直到下一次工业革命。
印度能够在美国和苏联之间左右逢源,但同时也就意味着美国和苏联同时都不信任印度。苏联给中国研究原子弹指明了道理 但苏美谁给印度指明了道路。所以中国如果变成印度,可能会比印度好一点。但也仅仅是一点而已!
当各国二战部队遇到现代部队会怎样
答案是完全是一场屠杀,如果伏击战会有一些变数
之前有人经常发起一些现代军队5000人VS古代军队十万人的问题,经常引发大家热烈的讨论。在双方都是普通士兵的前提下,科技的代差决定了一切,而且越是近代,每一代的科技代差就相差更远。同样都是105毫米口径的火炮,二战时期美军M2 105最大射程11千米。现代美军m119 105最大射程19.5千米。射程完全碾压,更不要提初速,精准度和杀伤力了。二战时期美军面对日军“万岁冲锋”都伤亡很少,就更不要说现代军队VS二战军队了,在正常遭遇战完全碾压,甚至现代军队不伤亡一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二战后中国历史发展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二战后中国历史发展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