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发明英语时第一个中国人和第一个美国人是怎么沟通的
题主问的有问题
首先,英语是逐步演化而来的,不是突然发明的。其次,美国才建国两百多年,是个移民国家,很多人来美国这块大陆之前就会说英语了。
回归问题,我觉得题主想问的是,当中文和英文第一次“碰面”时,是如何做到相互理解的?
其实,自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其文化逐渐向全世界传播,英语逐步地进入世界各地,当地被殖民的新出生的孩子,在本地语和英语交汇影响下,学会了两种语言,慢慢地使得大家都学会了英语。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撬开了清朝的大门,侵占了香港,英语也随之逐渐影响香港,这就是为什么香港人也会说英语。
当然,如果非要探究第一个和英语打交道的中国人是如何做到沟通的,很难探究。
美国人?你指的是“五月花”号以前还是以后?不管是以前还是以后,那时候都有英语了。更早的时候就有了豫声秦音京腔。所以,不懂英语没关系。饿歪果仁两三天,然后递过去俩炊饼,再给一块盐菜(就是咸菜疙瘩啦!),歪果仁会先吃后说话:真香![捂脸][大笑]
没有英语前中国人与美国人进行第一次世界相遇:
中国人指着太阳说“太阳”,美国人看着太阳说“SUN”
是的,太阳! OHOH,sun IS 太阳!
美国人看到地上一摊血说“blood”,中国人自己看着这东西说“这是血!”
BLOOD! 噢,噢,这是血!
中国人和美国人经历了这样的N次接触,终于有了翻译。两边人的生活终于没有那么搞不懂了,而且慢慢的也弄清楚对方的语言发展都是什么,可以交流了。
实际上最开始的见面和交流应该是从手指慢慢的比划发展而来的,当然,还有一些肢体语言可以使用。
两个手指头向下并且交替摆动用来表示行走;两个的大拇指和食指弯曲一个心的形状,表示爱;手掌向上往身边招手便是过来;而两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拿手摸肚子,肚子鼓起来,表示吃的很饱,而弯腰拿手摸着肚子,肚子瘪起来表示肚子很饿;用一根指头放在嘴前面表示别说话,食指和中指摆出V字型,表示胜利victory;竖起来大拇指表示优秀,小拇指向下则表示你狠弱;竖中指就是乌龟伸了个头就是骂人;点头表示同意,赞成,而摇头则表示拒绝等等。这些肢体上面的语言,都可以作为早期两国语言不通时候,交流的一个方式。
后来就像小孩咿呀学语一样,用一些动作和更加形象的方式来表达,慢慢理解。类似于小孩子学英语单词一样,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是充满好奇的,手指着饭然后说,吃!但是老师或者父母或者英语课本里边有告诉他eat,eat。时间长了他就知道,吃就是eat。然后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我们后面就好沟通了。
历史上,中文和英文第一次碰撞出现在哪个朝代?两个完全不同的语言又是怎么翻译的呢
中文和英文的第一次碰撞,初步估计最早是在上古时期,具体的细节可以参考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里那个窈窕多姿,“”沉默寡言”的唐三藏! 一首千年绝唱,杀人于无形,把下面的仁兄逼上了黄泉路!!!
应该是清朝后期,清朝前期和以前的朝代都要比西方发达,而且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对别国的语言和文化是不屑一顾的,这点从乾隆身上最能体现!后期列强打进来了这些天朝的精英们才认识到落后了,结果就出现了一种崇洋媚外,不是单纯对文化上的崇洋媚外,更多是对外国人的崇拜,一直延续到现在!
具体哪个朝代这个不好确定。
至于翻译这个问题,生活中总会有同样的东西。基本的日常用语,吃饭、睡觉、洗澡等先从这方面说起,语言不懂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然后发声。慢慢的应该就懂了。
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就有了翻译之事,但对于第一个翻译英语的人,却是无从查证,我国也没有记载开始翻译英语的事件和人物,只有一些后世的猜测流传于世。
根据历史考究,很久以前阿拉伯商人往来于亚洲和欧洲进行着人类文明史上的早期贸易活动,这些商人也因此精通阿拉伯语、英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因此比较大的可能性,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不是华夏民族,而是那些精通多种语言用以贸易的阿拉伯商人。
翻译,是一个由简到难,从字母到文章的漫长过程,不过最早的翻译活动,应当是从单词或者短句开始的。假如英国人想告诉我们“我”用英语怎么说,他只需要指着自己讲“I”就行了,我们很容易就能猜出这大概是指自己的意思,在双方不能愉快轻松进行沟通的时候,配合肢体语言、表情和物体来形容也是可以帮助理解的。 一来,双方都有的事情或者物品,指着它就相当于告诉对方一个代号,很轻松就可以直接翻译,比如两国都有牛,只需要记下读法就可以。二来,其中一方的特色事物另外一国没有,理解以后就可以直接拿来对方的语言发音直接翻译,比如外国的“BUS”化为巴士,还有很多品牌现在也都是直接音译过来,如:耐克,阿迪达斯等,我国的“功夫”也是亦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故事讲话稿英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故事讲话稿英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