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指的是谁?他的事迹是什么
南宋时,岳飞自幼由母亲悉心教导,习文练武,一心报效国家。岳飞从军,岳母在其背刺“精忠报国”四字训诫。金国入侵,岳飞主战,却被奸臣张邦昌所阻挠。金国大将金兀术再一次进攻,掳走康王二帝。岳飞领军出兵,在朱仙镇围住金兵。当时的宰相秦桧让金人收买,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逼其撤兵,将其下狱,岳飞含冤而死,看看岳飞的《满江红》满满的爱国情怀,终不得所愿!
毫无疑问,岳飞!!!
岳飞后背由母亲绣着精忠报国,而他本人也确实做到这四个字。岳家军令金人闻风丧胆,但却因为精忠报国,一心想打败金人,迎回二帝,势力逐渐庞大。因此受到朝中以秦桧为首的奸臣所害,加上皇帝怕二帝回朝影响自己的帝位,所以听从奸臣所奏,连下12道金牌召回岳飞,一代英雄从此落幕。
精忠报国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和《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所以精忠报国指的是岳飞!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2][3]、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备受尊崇。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精忠报国---这几个字说的是谁?
大家都知道在宋朝的时候这几个字当然指的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
北宋年间,岳飞出生在相州汤阴的一户农民家庭。年少时期,岳飞沉默寡言,但他从小时便立下了报效祖国的志向。除了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外。
由于出生在一个战乱年代,岳飞19岁时便准备投军抗辽。为了激励自己的儿子,正值更年期的岳母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作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绍兴十年(1140年),挥师北伐,大败金军,逼近北宋故都开封,后被诬陷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现在人们一提起“精忠报国”便首先想到岳飞,岳飞也确实当自无愧!不过我觉得近代以来所有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牺牲的人都值得用这几个字表彰!你觉得呢?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出自于少年时期,国家时局动荡不安,内扰外患。岳飞母亲为使儿子走上正道,长大报效祖国,便在他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这就是后来岳飞奋勇按金,被后人称赞的民族英雄。
岳飞八大猛将
武将排名:高宠,曹宁,陆文龙,金弹子,岳云,银弹子,关铃,张宪,古得力,哈朵罕,岳飞,杨再兴,金兀术,罗延庆,韩彦直,金骨打,余.化龙,银骨打,何元庆,铜骨打,郑怀,铁骨打,张奎,严成芳,狄雷,傅天亮,董先,等等
(1)杨再兴。据说杨再兴是岳飞手下的第一猛将,也是杨家将的嫡系后人。关于杨再兴的死,正史和演义小说都说是在小商河被乱箭射死的。
(2)岳云。岳云是岳飞的长子。在岳家军当中,岳云向以骁勇善战而著称。
(3)张宪。传说张宪是岳飞的女婿,不知道是否属实。
(4)牛皋。牛皋是岳飞麾下著名的骁将之一。牛皋作战十分勇猛,对岳飞也很忠诚。
(5)王贵。王贵也是岳飞麾下的大将,平时作战也很勇敢,也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第一名,张宪,用斧头枪,武功高强。帅气,洒脱大方,有计谋,有胆识,是岳飞的朋友,亲信,生死之交。
第二名,杨再兴,杨家铁枪。武功卓绝,自信,勇毅过人,曾与岳飞一战再战,杀死岳飞弟弟,后为岳飞所收,血战小商河,惨烈而死。
第三名,王贵,雁瓴刀。岳飞结拜大哥,谨慎,细致,是岳飞管家式人物,在军中地位仅次于张宪。这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文中有重要章节描写,与岳飞之死也有直接关系。值得认真刻画。
第四名,徐庆,狼牙棒,排名岳飞之后,老三。是个粗人,强力,暴躁,口无遮拦,但对岳飞忠心耿耿,对朝廷不放在眼里。是岳飞大将中的强硬派,曾不断鼓动岳飞拥兵自立。
第五名,岳云,使双锤,神勇无比,负责军中机密文字,在战场上是锐不可挡的少年将军。性格沉勇,与张宪一同被害。
第六名,姚震,水火铁棍,性幽默,喜与徐庆斗嘴,岳飞娘家侄儿,长于步战,天生神力,长随岳飞左右,是背嵬军主力战将之一。
第七名,吉青,岳飞收服的流匪头目,背嵬军主力战将之一。
第八名,牛皋,不得不写的传说中的人物,其实在历史上作用不大,只是岳飞一名普通部将而已,考虑民间影响,可加重其在小说中的地位。历史上此人曾投降伪齐,后归正投奔岳飞,贪酒好财,曾被岳飞处理,岳飞被捕后没有出卖岳飞,但在岳飞死后继续领兵,最终为秦桧毒死,原因可能与岳飞有关。
梁兴、董先、徐庆、牛皋、杨再兴、岳云、王贵、张宪。岳飞的死,岳家军的分崩离析,是南宋王朝的悲剧,也是当时汉人的悲剧;如果岳飞不死,至少能收复中原,其子岳云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且岳家军是忠于大宋王朝的,以岳家军为矛,以韩世忠为盾,未尝不能恢复大汉帝国的威势,可惜毁在了宋高宗的短视、秦桧的阴谋之下。
南宋岳飞抗金的事迹
事迹很多,以下列举其重要事迹:
岳飞出生在北宋末年,少年时因家境贫寒,只能靠帮人家耕种和佃租维持生计。但他勤奋好学,尤其喜欢读兵法,并受到母亲的严格教育。
靖康之变后,岳飞投身军旅,成为宋朝的一名武将。他勇敢善战,多次打败金军的进攻,升迁至承宣使、神武后军统制等职务。
在金军第二次南侵时,岳飞坚持不放弃守地,率领部队在牛头山夜袭金军,大获全胜。随后,又在建康城外大败金军,使得金军士气大挫。
岳飞多次向朝廷进言,主张宋朝应该继续抗金,收复失地。但是,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反而被召回临安,担任太尉、枢密院使等职务。
1140年,金军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再次率领部队抵抗,他在颖昌、郾城等战役中多次打败金军,收复了一些失地。
然而,由于宋朝内部的腐败和懦弱,岳飞的抗金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1141年,他被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最终被杀害,年仅39岁。
总之,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为宋朝的独立和尊严,为民族的尊严和利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并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英雄。
南宋岳飞是一位抗金的英雄人物。
岳飞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将领,他在抗金战争中表现出色,对抗金国的贡献不可忽视。
岳飞领导了多次对金国的作战,如粉碎了金国对南宋的侵略,并在淮河之战中一度取得了重要胜利。
他的战略才能和领导能力给宋朝军队注入了强大的战斗力,同时他还有一系列充满正义感的事迹,被后人尊称为忠勇之士。
岳飞的抗金事迹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并对后来的抗战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宋岳飞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以顽强抗击金朝入侵而闻名于世。岳飞多次参与战争并屡战屡胜,他领导的水陆并进战术在对抗金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岳飞提倡便民、修兵,同时培养了一支强大的水师,有效地抵挡了金军的进攻。
他命令士兵在战争中坚守阵地,勇敢抵抗,最终在死后被封为武穆王以表彰其英勇战斗精神。他在南宋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被后人奉为忠勇的楷模。
历史上坐牢的名人
后周太视郭威
“乱世出英雄”,郭威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王朝开国皇帝。在未发迹之前,郭威只是一个杀人犯,有一次他看到街上有一个横行霸道的屠夫欺负人,他路见不平、怒上心头,于是便上前把这个屠夫臭骂一顿。不成想,这个屠夫也是一个滚刀肉的主,他横行霸道惯了,掀起自己的衣服让郭威有本事就捅自已一刀,于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将屠夫给捅了一刀,屠夫被捅死了,郭威成了杀人犯,进了监狱。
后来郭威出狱,在乱世里如鱼得水,建立了后周,后来将帝位传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其妻侄柴荣。
李敖
在1972年,李敖被国民党以“++”的罪名批捕入狱。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男,字敖之,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吉林省扶余县人,1937年迁到北京,1949年随父母到台湾,曾先后在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就读。中国台湾著名作家、评论家、历史学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郾城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郾城历史人物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