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

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公历4月5日左右

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吃月饼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

习俗:喝腊八粥

都有那些传统节日 - 华夏历史

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及风俗

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习俗 :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 祭神,求祥祈福;互相祝拜,走访亲友;游览先坛庙迹,进行娱乐,改善生活等活动。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4、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扫墓、踏青、禁火、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家家户户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青年女子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吃月饼、家人团圆、亲友团聚。

8、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习俗: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9、冬至——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习俗:吃饺子、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

10、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习俗:喝腊八粥、祭祀祖先。

六大节日的习俗

中国六大传统节日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3.清明节 (农历三月初八)

4.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5.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6.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春节

春节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认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都有哪些传统节日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都有哪些传统节日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都有那些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