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衣甘蓝又名什么菜
紫甘蓝又称红甘蓝、赤甘蓝,俗称紫包菜,十字花科、芸苔属甘蓝种中的一个变种。是结球甘蓝中的一个类型,由于它的外叶和叶球都呈紫红色。紫甘蓝也叫紫圆白菜,叶片紫红,叶面有蜡粉,叶球近圆形。营养丰富,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U和较多的维生素E和B族。
紫甘蓝又称红甘蓝、赤甘蓝,十字花科、芸苔属甘蓝种中的一个变种。甘蓝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至北海沿用,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而我国最早的记述是《植物名图考》(1827年),当时有称“回子白菜”者。估计其传入途径为“丝绸之路”,以后再从西北至华北,时间约在19世纪之前。至于紫甘蓝之传入我国的时间更短,估计不到100年。普通结球甘蓝的栽培面积,解放以后发展迅速,从全国讲,仅次于大白菜,而紫甘蓝传入我国后,由于在炒煮时,颜色成为黑紫色,不堪美观。同时虽其营养成分高于普通结球甘蓝,但我国不习惯生食,故迄未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紫甘蓝的需要量也日渐增多。为此,大城市近郊菜区已把紫甘蓝列为花色蔬菜而种植。
中国甘蓝之乡
近日,赤峰市宁城县甸子镇被国家农业部、中国蔬菜协会及评选组委会评定为“中国甘蓝之乡”。
近年来,宁城县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甸子镇甘蓝种植,产量高、效益好、其产品味美、耐储运,是远距离运输的最佳品种之一,填补了北方“春三缺”的蔬菜市场。目前,全县甘蓝种植95%都集中在甸子镇,甸子镇也成为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和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重要的甘蓝种植基地。在宁城县甸子镇,仅甘蓝一项每年就为当地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宁城县农业推广中心副主任李春峰:甘蓝的种植在我们县有悠久的历史,群众有广泛的种植经验和种植基础,那么从现在来看发展面积每年保持在24000亩左右,这是我们县蔬菜产业一个支柱产业。
2005年,宁城县就被国家农业部评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今年8月份,宁城县又经被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基地,这为宁城县甸子镇进一步发展甘蓝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宁城县农业推广中心副主任李春峰:那么下一步宁城县应该立足本地实际,发挥优势,进一步扩大甘蓝的种植面积,到2009年宁城县的甘蓝种植面积力争达到5万亩,人均达到一分地,也就是说人均增收200元。
大叶羽衣甘蓝是什么菜
羽衣甘蓝是甘蓝变种。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
羽衣甘蓝起源于希腊和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国家,在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国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近年来,羽衣甘蓝作为一道特色菜种植在北京、上海和其他城市的郊区。
羽衣甘蓝是十字花科芸苔属的植物,属于两年生的草本花卉,是甘蓝的园艺变种。它的嫩叶是可以食用的,营养丰富,食用价值比较高。分布比较广泛,很多城市的大公园都有栽培的。它叶片内部的颜色是比较丰富的,有黄色,红色,白色,紫红色以及青灰色的。观赏期是在12月到第二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即便不开花也有一定的观赏性。
浆水名字的由来
浆水是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菜,相传始于秦朝末年。
古典籍《周礼》记载:“以水浸粟米而成”。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寒食浆法》,明·李中立《本草原始》记载:“浆,酢也。炊粟米热,投冷水重浸五、六日,味酸,生白花,色类浆,故名浆水。俗名酸浆;甘、酸、微温、无毒;调中引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霍乱泄利,消宿食。解烦去睡,调理脏腑。煎令酸止呕哕,白人肤体如缯帛。利小便。浸至败者害人。”
浆水是用芥菜、包菜、芹菜、曲曲菜、萝卜缨、黄豆芽等为原料(还有其他原料,依口味习惯选择一样,也可以是几样搭配而作),在沸水里烫过后,拌以少量面粉,加温水,酵母发酵而成。其中油菜浆水、芹菜浆水为上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甘蓝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甘蓝历史文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