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教科书中的故事,其真实性真的可靠吗,事情的原本又是怎样的呢

烽火戏诸侯一事有没有是存疑的。现在的考古显示最早的烽火台遗迹是战国时期的,所以有学者认为烽火戏诸侯一事为虚构。但个人认为找不到更早的烽火台遗址并不能说明西周晚期就一定没有烽火台。

争议归争议,但是周幽王失国却是铁打的事实,当然不一定就是烽火戏诸侯引起的。其实幽王失国很大程度上和他违背了自周公制礼以来周朝赖以立国的宗法制有关。西周宗法制规定,立储必须是立嫡立长。周幽王废长立幼才是动乱的根本原因。

周公制礼时对王后有着特殊要求,就是王后必需出自姜姓,姜姓生的子才有资格立为王储,天下诸侯才会认可。周幽王的第一任王后是申氏,是申国国君的女儿,正是姜姓的,生子宜臼就是后来的周平王。宜臼是根正苗红的姫姜联姻的成果,所以一早就被立为太子,为天下诸侯所认可的。后来周幽王宠褒姒,并立褒姒为王后,褒姒当然是姒姓的,这已经违反了宗法制了。后来更是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废长立幼更违反了宗法制。

宗法制是西周赖以立国的基础,一个君王接连违反宗法制那还了得?于是申侯才敢联络犬戎攻打镐京,而天下诸侯莫敢救。但是申侯也玩大了,你想废周幽王立宜臼完全可以在宗法制的框架内搞定,你倒好联合戎狄了,于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周平王在镐京是呆不下去了,只好迁都洛邑,于是东周就开始了。

所以烽火戏诸侯有没有并不重要,周幽王接连违反宗法制,特别是废长立幼才是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这个故事最著名的出处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一般人认为《史记》的记载是比较真实的。

但是对于烽火戏诸侯这个事情,我觉得其真实性是不可靠的。

首先,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周都离国境线还有一定的距离,周都并不位于国境线上。那么如果在周都附近建造烽火台就没有意义了,既然烽火台是防止外敌入侵的,为何不建在国境线上而要建在国境之内?

其次,就算国都附近建造的有烽火台,那么,我们来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周都的烽火台开始点燃烽火,然后利用烽火台一级一级的传出去,往快了说,半个小时的时间信息传到最近的诸侯国,诸侯开始点兵准备出征。点兵准备起码要大半天的时间吧?然后再赶一天的路来到周都。这都二半夜了……褒姒早跑去睡觉去了。再说了,如果诸侯国离周都近,派个快马先去侦查一下敌情很难吗?快马去了发现没有敌袭,士兵自然是不用出发了,就算出发了,发现没有敌袭也就直接拐回来了。

另外诸侯不可能都在周都的附近,远一点的诸侯可能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的才能赶到,他们到的时候肯定要路过周都附近的诸侯国,周都附近的诸侯国已经被耍了,肯定不会再让他们去了。这根本不合逻辑的事,没有人诸侯会傻不拉唧的明知没有敌袭还拉着人去,这褒姒根本都看不到诸侯们,怎么会笑?

所有烽火戏诸侯从事实上分析,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10-16岁必读历史书

⊙01 世界小史

⊙02 少年读史记

⊙03 希利尔讲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04 人类的故事

⊙05 人类简史

⊙06 全球通史(少年彩图版)

⊙07 明朝那些事儿

⊙08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

⊙09 课本里学不到的历史

⊙10 好玩的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故事在课本中的重要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故事在课本中的重要性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故事在课本中的重要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