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间,严嵩权倾朝野,为何没有自己做皇帝

我是认认真真看过了大明王朝的,仅通过电视剧发表一些意见

1、师出无名,严嵩想要造反,总需要理由,他在明朝做首辅,他没有理由杀皇帝取而代 之

2、实力不允许,皇上虽然不上朝,但是权利都掌握在他手中,而且兵权始终在他手中,还有司礼监制衡严嵩,他是首辅,但也只是按照皇上的意思办事

3、没必要啊,自己是首辅,儿子也身具高位,都是既得利益者,没必要冒那么大的风险

如果权倾朝野就能做皇帝,那老朱家的天下早就没有了。同样的,如果权倾朝野就能做皇帝,那大唐、大宋也早就没有了。

严嵩之所以能权倾朝野,那是因为他背后的靠山是皇帝,他的权力,也全部来自嘉靖。

所以,严嵩真的权倾朝野吗?那只是嘉靖想让他权倾朝野。因为严嵩能帮他办事,他就乐得让严嵩在前面当挡箭牌,他就有更多时间去求长生不老之术。反正出了问题,言官弹劾的是严嵩,被百姓骂的也是严嵩,严嵩当然也非常懂得为官之术,勤勤恳恳为嘉靖背锅几十年,没有一句怨言,这是严嵩能屹立不倒最根本的原因。

明嘉靖年间,严嵩权倾朝野,为何没有自己做皇帝 - 华夏历史

看看嘉靖年间的政治制度,凡有奏递,先由内阁批阅,内阁进行拟定了意见,再送交皇帝裁决,这叫“票拟”,最终的决定权,完全在皇帝手上,要皇帝御笔批朱,才算正式生效,否则就是无效。当然嘉靖不可能每本奏章都去批朱,许多时候就是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批朱,这也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是头号太监的原因。

在这样的制度下,严嵩只是嘉靖的意志代言人,作为内阁首辅,他可以拿意见,但批不批准,全在皇帝,当然严嵩比较得宠,他拟定的意见,大部分会被批准,这也是他善于揣摩上意的结果。

但严嵩手里真的有什么权力呢?其实很有限。兵权更是想都不要想,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严嵩哪怕府里家丁添多了,也会立刻有人报告皇帝,嘉靖朝的锦衣卫不是吃素的,那是嘉靖的奶兄弟陆炳全权负责,别说还有那么多言官、政敌。

如果控制不了兵权,拿什么去做皇帝呢?严嵩如果早上宣布,“我想当皇帝了”,都不要到中午,严家没被满门抄斩也肯定已经全部被捉拿归案了。用一句话来说,嘉靖要严嵩三更死,他就活不到四更,这样的严嵩,拿什么去做皇帝?

历史上很多看上去权倾朝野的大臣,其实跟严嵩是一样的,有方方面面的因素在互相制约,不是不想,而是根本没有条件,如果真的十拿九稳能当上皇帝,开创一个自己的王朝,有几个人真正不想呢?

真正权倾朝野的,比如曹操,即便强如曹操,在他在世时候都没能敢做皇帝,做皇帝,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太复杂,这就不是这个问题能详述的了。

严嵩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权倾朝野,明朝初年朱元璋废丞相制,专制集权空前加强,后来的内阁有票拟权,无批红权,即只有议政参政权而无决策权。严嵩窃居内阁首辅20年主要是能够投其所好,让嘉靖皇帝对他比较满意而己。

他自己知道自己做不了,他可不是有皇族血脉的人,这么精明的人,儿子捞钱捞到富可敌国,为什么要冒着灭族的风险去争那个若隐若现的位置,他实际上已经是呼风唤雨人物了。加上兵权被皇帝牢牢掌控,监察机构也不是他可以控制的,地方也没有强大割据势力的出现支持他。加上国家还不是特别差的时候,人民还可以过下去,又有谁会为他卖命?而且嘉靖不是傻子,他一直在后面默默控制着朝政,大事还是他拿捏,朝廷还有很多势力倒严党的。只要严嵩被察觉到这种意图,他早就被拿下了。所以,即使呼风唤雨如严嵩之流,也不过是皇权下的一只玩物,实在不能容忍,就被嘉靖撸下去了。

严嵩根本算不上权倾朝野,首先不是拥有完全行政和安插官吏的宰相例如赵普、王安石、李德裕、谢安等宰相,其次更不是过去一些掌握兵马的权臣如曹操、司马懿、桓温等等。明朝已经没有这个基础条件,严嵩背后也算不上有多大势力,基本就一些他的门生罢了,随时可能改换门庭,所以他哪里够资格想要做皇帝?他自己算是很清楚的,而且他个人本领也不算多大,有点小才,特长是会写道士做法事的青词。具体事情还都让儿子严世蕃做,儿子还不如他,所以惹出许多祸事。用今天的话说,他的过分就是喜欢整人,所以杨继盛拼了命要拉他下来。说白了严嵩父子就是仗势欺人的小人,做不来大事的那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严嵩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严嵩历史人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明嘉靖年间 严嵩权倾朝野 为何没有自己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