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贵州少数民族女孩出嫁风俗
贵州所包含的少数民族种类是比较多的。不如,我们就一起走进贵州,去看一看贵州的这些少数民族都有怎样的结婚风俗吧!
1、苗族婚俗
按照苗族的传统习俗,新婚夫妇当夜不能同房,新娘要由男方的姑嫂陪伴过夜。第二天,男方托媒人携带礼物去女家提亲。如女方同意,便收下礼物,宴请媒人,随后,女方备一份与男方相等或稍多的礼物回赠男方。男方得知女方赞成这门亲事,便设宴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戚朋友。
而且,黔东南、黔西南地区的苗族在新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结婚不久便回娘家居住。属于父母包办婚姻的新娘,在举行结婚仪式的当天或次日,即回娘家居住,三到七年不等。在此期间,仅仅在农忙和重大节日或遇到夫家丧事时才可暂回夫家居住。
2、彝族婚礼
彝族的新娘回门返娘家,称为“约拉姑”,即男方携酒牵牲送新娘返娘家。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路程远近在结婚当天或次日由男方派人随同新娘一道返娘家,另一种是结婚后新娘留在男方小住几日,再由男方派人将新娘送返娘家。届时,岳父母则备酒杀牲,款待客人和四邻亲友,举行泼水、摔跤、赛克智、索确等活动。
3、侗族婚俗
在我国侗族部分地区有“夜娶”、“夜嫁”的习俗,娶亲一般都是深夜。男家三十多人的迎亲队伍,除吹鼓手外,每人举一个松明火把,活像一条翻腾跳跃的火龙。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团寨要经过一道“歌卡”,即对歌。一盘一对应如流,方许进去接出新娘。
古代婚礼新娘坐福习俗有哪些
据成书于中唐时期的《酉阳杂俎》记载:“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夫家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等车乃止。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各以杖打聓为戏乐,至有大委顿者。”
催新妇和打女婿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啊!
明末清初的张岱的《夜航船》记载“秦始皇始娶妇纳丝麻鞋一双(取和谐之意)”,后汉始聘礼用墨。婚礼用羊,(取祥意)。巫咸制撒帐厌胜。京城嫁女,翼奉子撒豆谷穣煞。
唐新妇舆至大门,传席勿履地。晚唐新妇上车,以蔽膝盖面。五代始新妇入门跨马鞍。
汉武帝李夫人初入宫,坐七宝流苏辇,障凤羽长生扇,帝入账中,共坐卺饮。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多”,得子多也。
由此看来,撒帐和交杯酒是从汉代就有的。
古代婚礼坐福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中国的民族特别多,每个民族的文化风情都不一样。以汉族的古代民族风情婚礼坐福来讲,古代婚礼新娘坐福习俗也是一种传统文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出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出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