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贵州少数民族女孩出嫁风俗

贵州所包含的少数民族种类是比较多的。不如,我们就一起走进贵州,去看一看贵州的这些少数民族都有怎样的结婚风俗吧!

1、苗族婚俗

按照苗族的传统习俗,新婚夫妇当夜不能同房,新娘要由男方的姑嫂陪伴过夜。第二天,男方托媒人携带礼物去女家提亲。如女方同意,便收下礼物,宴请媒人,随后,女方备一份与男方相等或稍多的礼物回赠男方。男方得知女方赞成这门亲事,便设宴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戚朋友。

而且,黔东南、黔西南地区的苗族在新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结婚不久便回娘家居住。属于父母包办婚姻的新娘,在举行结婚仪式的当天或次日,即回娘家居住,三到七年不等。在此期间,仅仅在农忙和重大节日或遇到夫家丧事时才可暂回夫家居住。

2、彝族婚礼

彝族的新娘回门返娘家,称为“约拉姑”,即男方携酒牵牲送新娘返娘家。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路程远近在结婚当天或次日由男方派人随同新娘一道返娘家,另一种是结婚后新娘留在男方小住几日,再由男方派人将新娘送返娘家。届时,岳父母则备酒杀牲,款待客人和四邻亲友,举行泼水、摔跤、赛克智、索确等活动。

3、侗族婚俗

在我国侗族部分地区有“夜娶”、“夜嫁”的习俗,娶亲一般都是深夜。男家三十多人的迎亲队伍,除吹鼓手外,每人举一个松明火把,活像一条翻腾跳跃的火龙。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团寨要经过一道“歌卡”,即对歌。一盘一对应如流,方许进去接出新娘。

古代婚礼新娘坐福习俗有哪些

据成书于中唐时期的《酉阳杂俎》记载:“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夫家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等车乃止。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各以杖打聓为戏乐,至有大委顿者。”

催新妇和打女婿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啊!

明末清初的张岱的《夜航船》记载“秦始皇始娶妇纳丝麻鞋一双(取和谐之意)”,后汉始聘礼用墨。婚礼用羊,(取祥意)。巫咸制撒帐厌胜。京城嫁女,翼奉子撒豆谷穣煞。

唐新妇舆至大门,传席勿履地。晚唐新妇上车,以蔽膝盖面。五代始新妇入门跨马鞍。

汉武帝李夫人初入宫,坐七宝流苏辇,障凤羽长生扇,帝入账中,共坐卺饮。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多”,得子多也。

由此看来,撒帐和交杯酒是从汉代就有的。

古代婚礼坐福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中国的民族特别多,每个民族的文化风情都不一样。以汉族的古代民族风情婚礼坐福来讲,古代婚礼新娘坐福习俗也是一种传统文化。

  • 结婚头一天宴席,也叫开宴席。要提前把床铺好。新朗的家人会找两个特别有福气的上了年龄的妇女为新朗新娘铺床单,用针线缝福被或者福垫。提前准备好五谷杂粮,比如大枣、花生、莲子、玉米、谷子,铜钱或者金银财宝,还有喜糖。代表新朗新娘生活幸福美满,天长地久,百年好合,恩恩爱爱,白头到老,早生贵子。把准备好的五谷杂粮和铜钱,喜糖一起用针线把它缝在福被的四个福被角上或者福垫里。弄好把床单铺好,把福被叠好,福被,福垫放在床上,准备结婚当天迎娶新娘。
  • 结婚当天宴席,也叫正宴席。新娘出嫁那天早上要尽量少吃东西和少喝水,为坐福做好准备,坐福期间是不可以随便起来走动的,也不可以上厕所,上了厕所就叫漏财了,所以不可以上厕所。新朗迎娶新娘到家,花轿落地,新朗家就要叫头天晚上缝福被的两个妇女把新娘牵着过火盆,然后到大堂,新朗和新娘拜天地,祖辈,父母,长辈亲戚后,新朗把新娘送入洞房,然后新娘就一直坐在福被上或者福垫上。在这期间从入洞房到揭开盖头的这段过程就是坐福。所以刚刚开始提到要尽量少吃东西和少喝水,就是为坐福这段时间做准备的。坐福这段时间是不可以起来的,也不可以上厕所,上厕所叫漏财,也不可以说话,随便说话,说错话就叫不吉利,所以也不可以说话。要等新朗招待完亲朋好友回到洞房把盖头揭开才可以下床。
  • 结婚第二天早上,新娘要起床给公公婆婆及家人做好第一顿早饭。还要和新朗一起去敬公公婆婆喝茶。从此以后要好好伺候好公公婆婆,也要伺候好丈夫,做一个标准的好妻子,好媳妇,做一个贤妻良母,孝敬公婆,相夫教子。
  • 古代婚礼新娘坐福习俗有哪些 - 华夏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出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出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古代婚礼新娘坐福习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