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历史人物出现的典故(成语)最多
高兴能回答您这个问题,我是光明左使丶,专注于历史领域的兴趣创作。
在前些日子拜读《吕后传》和《霍去病传》的时候就在书中了解到关于“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的成语可谓车载斗量。
1.国士无双:这是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用的。
2.一饭千金:这是韩信年轻时候穷困潦倒,漂母时常救济韩信,韩信许下万金相报的承诺。
3.胯下之辱:这成语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吧。
4.妇人之仁:这是韩信评价项羽的
5.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是形容韩信用兵虚虚实实、出其不意
6.解衣推食:说的是刘邦非常重视韩信。
7.背水一战:韩信率军没有了退路,激发了斗志,获得胜利
8.独当一面:这同样是萧何形容韩信的统兵能力
9.推陈出新:这是韩信掌管粮仓,一个门往外推的,一个门往里运的。
10.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就太好了解了。
关于韩信的成语数不胜数,我就列举以上10个我们经常遇到的,还有很多,比如:功高震主、勋冠三杰、钟室之祸、战无不胜、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拔旗易帜、不赏之功、匹夫之勇、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与韩信有关应该最多。
1、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2、昌亭之客
3、乡利倍义
4、反其道而行之
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6、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7、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8、胯下之辱。
9、一军皆惊
10、一饭千金
11、筑台拜将
12、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3、勋冠三杰
14、陷于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 。
15、手无缚鸡之力
16、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
17、肝胆照人
18、拔旗易帜
19、兵仙神帅
20、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21、解衣推食
22、萧何月下追韩信 。
23、独当一面
24、国士无双。
25、略不世出
26、十面埋伏。
27、战无不胜
28、四面楚歌。
29、背水一战
30、金石之交
31、推陈出新
32、不赏之功
33、人心难测
34、问路斩樵
35、能屈能伸
36、匹夫之勇
37、能屈能伸
38、半渡而击
39、十面埋伏
40、气吞山河
41、为德不卒
42、兼人之勇
43、积德累善
44、情见力屈
45、耻与哙伍
46、同功一体
47、捋袖揎拳
48、伪游云梦
49、功高震主
50、居常鞅鞅
51、钟室之祸
个人再推荐一个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成语。
事后诸葛亮: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个人感觉,以及源于我们生活的习惯和经验,我都觉得是事后诸葛亮出现在我们生活学习生产中最多的。
生活中,我们往往在事情结束之后才会说“我当初就知道肯定不行…”
然而,事先呢?没有人知道你我他到底知道不知道,到底懂得不懂得。
所以,我个人认为,事后诸葛亮使用最多。
哪个历史人物出现的典故(成语)最多?
历史上出现典故(成语)最多的我认为是诸葛亮:
苟全性命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见利思义
四曰廉,见利思义也。(三国蜀 诸葛亮《心书 谨候》)
危急存亡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任重才轻
三国蜀 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故多阙漏。”
赏罚不明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
以弱制强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引喻失义
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斟酌损益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众难群移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见始知终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君子视微见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鞠躬尽力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军不血刃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弃邪从正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社稷之器
三国·蜀·诸葛亮《又称蒋琬》:“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除患宁乱
三国·蜀·诸葛亮《后主出军诏》:“除患宁乱,克复旧都。”
难以逆料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凡事如此,难可逆料。”
群疑满腹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于胸中。”
德薄任重
三国·蜀·诸葛亮《坐上与杜微书》:“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志虑忠纯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汉贼不两立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下面列举一些成语和典故:
1.草船借箭:2.神机妙算3.欲擒故纵4.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5.赤壁之战
6.三足鼎立 7.作奸犯科 8. 如鱼得水9.思贤如渴 10.七擒七纵 11.龙盘虎踞
12.集思广益 13.凌上虐下;14.虎踞龙盘;15. 闭门思过; 16不求闻达;
17三顾茅庐; 18淡泊明志; 19方寸已乱;20伏龙凤雏;21.力排众议;
22.苟全性命;23.盖世无双;24.如虎添翼;25.开诚布公;26.空城计;
27.龙骧虎视;28.计日而待;29.临危受命;30.任重才轻;31.妄自菲薄;
32.危急存亡 ;33.上楼去梯;34.识时务者为俊杰;35.游辞巧饰;
36.坐以待毙;37.所向无敌;38.胸中鳞甲;39.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40.豺狼之吻41.德薄任重42.除患宁乱43.迟回观望
44.成败利钝45不知所云46.不知所言.47.比居同势
48.八面驶风49.半筹莫展50.案兵束甲
51.固壁清野52.负阻不宾53.积思广益54.积功兴业55.计日而待
56.迁善黜恶57.偏安一隅58.凌上虐下59.民殷国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四个历史故事30字的由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四个历史故事30字的由来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