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和潘金莲是怎么结为夫妻的

潘金莲本来是张大户家的一个丫鬟,因为姿色出众,肤白貌美,被张大户看中了。于是,张大户想和潘金莲苟合,但潘金莲拒绝了张大户,并且被张大户许配给武大郎。也就是说,张大户是出于报复,让潘嫁给一个她绝对不会满意的男人,才选中了武大郎。

其实,水浒传中安排的武大郎跟潘金莲的婚事,只反映出两个字,报复。

首先,潘金莲是大户人家的侍女,也就是丫鬟之类的下人。大户人家的主人肯定是钱袋子鼓鼓,肚里颇有油水的人。我们都知道一句话,温饱思淫欲。主人看见美女潘金莲,那还不是心里如猫爪子挠嘛?

他去骚扰潘金莲,潘金莲不仅不同意,还告诉了女主人。女主人嘛?自然是跟母老虎差不多。回去肯定是让男主人深深体会了一次通宵(痛削)的滋味。

所以,男主人为了报复潘金莲,把她嫁给了三寸地皮的武大郎。为了把这块肥美的羊肉扔给狗,男主人宁可倒赔嫁妆。你不是看不起本老爷吗?那好,我让你天天面对一个不如本老爷的人。让你活活不好,死死不了。这种报复才能让男主人爽的不要不要的。

所以,武大郎娶潘金莲,就是大户男主人报复的结果。而潘金莲之所以跟西门庆勾搭成奸。也是潘金莲在报复武松。

因为潘金莲曾经勾引过武松,因为武松不愿意,所以潘金莲因爱生恨。

其实,潘金莲并不是水性杨花的女人。她只是因爱生恨而已。要是潘金莲水性杨花的话,早在清河县就名扬天下了。而他们也用不着躲到阳谷县了。对吧?

我们说,背不起名牌包包,那就背一个高仿的也行。

武松就是潘金莲眼中的名牌包包。而西门庆自然就是高仿的替代品了。

历史上真的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吗

看过施耐庵小说或者电视剧《水浒传》的小伙伴对武大郎和潘金莲那段情节还记忆尤新吧,那么在历史真的有武大郎和潘金莲这两个人吗?他们是否像小说中说的那样?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历史上却是有武大郎和潘金莲这两个人,但是却不是小说《水浒传》中说的那样。

武大郎和潘金莲是怎么结为夫妻的 - 华夏历史



现在大家去河北清河县的武家祠堂,会看到施耐庵后世的一首道歉诗,这一首诗将《水浒传》里面的千年的误会彻底解开。而武大郎并不是像小说《水浒传》中描述的矮撮穷,三寸丁,更没有发生过潘金莲私通西门庆的无稽之谈,而这个千古冤案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现的一座古墓说起。

1996年,在河北清河发现一座古墓,经考古人员发掘后发现了一块石碑,碑文上记载此墓为武植的墓,是一处夫妻合葬墓,大家应该都知道武大郎的真名就叫武植,后来考古专家在惊讶的发现,出现在考古专家眼前的哪里是小说中矮撮穷的武大郎,而是一具身高大约1.8米的尸骸。

根据打听当地村民专家了解到,原来小说《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是施耐庵道听途说的,武大郎既不是卖炊饼的,也不是被戴绿帽子的窝囊废,而是贫苦出身,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最后成为县令的励志人物。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后人所敬仰。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施耐庵在小说中要把武大郎和潘金莲说的那么不堪?施耐庵又是从哪道听途说的呢?这个和武植的一位好友有关,当年武植的这位好友因为家乡受自然灾害,房屋全毁,去投奔好友武值帮忙,可因为武值太忙碌没有顾得上他,他因此对武植产生报复之心。在回去的路上这位好友到处散播武植和潘金莲的谣言。但是当这位好友回到家后,眼前的一切让他很是愧疚,原来武植早已派人给他修建了房屋。

此时的这位好友十分愧疚,但说出去的谣言却收不回来了,他散播的谣言也被施耐庵写进了小说《水浒传》中,流传了百年,也让武植和潘金莲夫妇蒙冤百年。

我是李哥,专注于解密历史,分享历史趣闻!喜欢的小伙伴们可以加关注点赞或者评论!

我们都知道《水浒传》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可见里面的故事几乎都是假的,虽说故事背景是北宋末年,其实小说中很多题材就取自于施耐庵生活的明朝这个时代。而我们今天要说到的武大郎,就是这样一个“就地取材,让其穿越”的故事。

小说中的武大郎形象,我们都清楚就不多说了,一起来看看历史中真实的武大郎形象。

历史上的武大郎生活的年代是在明朝,也就是和施耐庵是同一时期的人。武大郎本名叫武值,是阳谷县县令,而不是小说中所描绘的迁居到阳谷县卖烧瓶。武大郎在任职阳谷县县令期间,为官清廉,受老百姓爱戴。

并且,历史上的武大郎的妻子也确实是潘金莲,但这个潘金莲却是个大家闺秀,知府千金。因为武大郎是县令,所以知府就把他的女儿金莲下嫁给了他,可见武大郎也是被潘金莲的父亲所赏识的。而小说中的潘金莲与历史上的真实形象也是大相径庭,入目不堪。

在河北邢台的清河县(武大郎老家)武家那村还保存着纪念武大郎的祠堂,祠堂中的碑文清晰地镌刻了武大郎生前的事迹。在1946年,位于祠堂边的武大郎古墓被掘,根据墓棺中的尸骨鉴定出武大郎的身高并非小说中描绘的“三寸”,而是身长七尺一米八有余。可见,真实的武大郎年轻时绝对是个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

1996年,武家那村的村民对武大郎宗祠和古墓进行了重修,并以碑文铭记这位武氏先祖: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数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而小说中的武大郎形象为何会与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形象截然不同的原因,这其实是一个误会,也怪武大郎“交友不慎”,朋友不懂他。

武大郎年轻时家徒四壁,曾受过清河老乡黄堂的救济。但在武大郎任职县令后,有一次黄堂的家被烧毁了,于是黄堂跑到阳谷县武大郎处让其资助他,没想到武大郎对资助的事一个字都不开口,黄堂带着愤怒又回到了清河。

一路上,黄堂各种造谣编故事污蔑武大郎,途中遇到了曾向潘金莲提过亲而被拒绝的西门庆,于是两人在一起合编了这出小说中的故事,还一路张贴“故事报”唱到了清河,至此“武大郎卖烧瓶的故事”在方圆百里一传十、十传百而人尽皆知了。

黄堂回到家,却发现家里竟造了一间新房子,妻子告诉他,这是武大郎派人建的。黄堂后悔不已。而与此同时,“武大郎卖烧饼”的故事流入了施耐庵的耳朵里,施耐庵就把他写进了水浒传。

如果武大郎在阳谷明面资助他,那这就得闹成谁家房子没了都找县令解决这种场面,所以武大郎只能私下资助黄堂。这只能说是黄堂不懂武大郎做清官的难处,加上他有些缺德,才造成这样一个地步,污蔑了武大郎和潘金莲六百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武大郎和潘金莲是怎么结为夫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