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50字
1、载人航天
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受控离轨。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全部完成,阔步迈进“空间站时代”。中国载人航天相继取得了神舟十号应用性首飞、长征七号首飞、天宫二号稳定运行等一系列成就。一次次“中国高度”的刷新,彰显着国家工程的神圣和荣光。
2、蛟龙号探海
蛟龙号作为我国正在应用的唯一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在探索深海中有重要作用。下潜深度是国家深海探索能力的象征,在世界科考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中,只有蛟龙号能达到7000米的工作深度。
3、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将中国天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世界:它开创了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被认为能在未来10至20年内保持世界一流地位。它将推动我国天线制造技术、微波电子技术、并联机器人、大跨度结构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世界历史上像新冠肺炎的大疫情发生过几次,如何解决的
您好,我是穿行世界的风。2020年的春,和往年不太一样。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相比较17年前的非典,本次疫情的辐射面更广,牵涉着全球人民的心。.若我们把眼光放久一点,就会发现,瘟疫其实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其本身也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尽管医学日渐发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瘟疫,人力依旧难以和大自然相抗衡。常怀敬畏之心,方能长久。今天我盘点了人类历史上几次死伤率较高的瘟疫。一起来看看这些疫情的始末吧!
一、黑死病:猖獗整个中世纪的欧洲 在欧洲,谈起瘟疫,人们首先会想到黑死病,谈黑色变,闻风丧胆。黑死病(La peste noire)传染性强,致死率也极高,历史上曾经有几次大流行,中国在解放之前也曾发生多次疫情,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瘟疫之一。至今尚未绝迹,比如在我国西北部偶有发生。 中世纪的欧洲曾经饱受黑死病之苦,这种通常以鼠类为自然宿主的传染性疾病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肆虐,表现有高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淋巴肿大、出血等症状。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短短几年间,黑死病带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人口的1/3。 描述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的图画 因为这场瘟疫,欧洲各国元气大伤,损伤惨重,其中尤以意大利和法国为甚。薄伽丘曾亲历这场大流行,并且在其著作《十日谈》中这样描写鼠疫背景下的佛罗伦萨: 这场瘟疫很快传开来,真是一传十,十传百,而且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传染,甚至是人类以外的牲畜,只要一接触到病人或是死者的东西,也会立即染上这种病,过不了多久也会一命呜呼,而且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有一天,我亲眼见到这么一件事:大路边扔着一堆破烂衣服,分别是染上这种瘟病而死的一个穷汉的遗物。这时跑过两头猪来,它们已经习以为常,便用鼻子去拱那堆东西,接着又用鼻子把衣物翻了过来,咬在嘴里,乱嚼乱挥了一阵。隔了不多一会儿,这两头猪就不住地打起滚来,又过了一会儿,它们就像吃了毒药一般,倒在那堆衣服上死了。 那么这场浩劫是如何停止的呢?至今成谜。 值得注意的是,黑死病从十四世纪一直蔓延到十七世纪,当时欧洲各国并不具备医疗条件,对于疾病的来源以及传播途径并不清楚,但各国都聚全国之力进行隔离,比如村庄隔离、患者隔离、往来货物隔离等,到了17世纪,大规模的黑死病逐渐销声匿迹,西欧各国得以暂时走出阴影。 其实,谈到这场瘟疫,历史学家们也指出了其积极影响,元气大伤的欧洲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经历巨变,原本难以进行的社会转型在阵痛中推进。
二,西班牙流感:浇灭一战战火 1918年,一种传染性强的流感在全世界各国快速传播,俗称为“西班牙流感”(La grippe espagnole )。这场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排名第二的瘟疫,共有大约10亿人感染。在短时间内夺去欧洲各国几千万人民(死亡人数难以确定,一说为将近1亿)的生命,致死率比一战还要高得多,而这场流感也成为一战停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各国都没有兵力继续作战。 改变世界历史的西班牙流感 其实,西班牙流感并非从西班牙爆发,当时大概有800万西班牙人感染,甚至西班牙国王也没能幸免。当时各国为了不打消将士的战斗热情,都刻意隐瞒了这一病症。由于西班牙在一战中持中立态度,因此当疫情传到西班牙,西班牙当局随即发布疫情消息,后来人们谈到此次疫情时,就称其为西班牙流感。这场流感后来又被传播到中国、非洲、印度等地。但是,当时西班牙人把这场流感称作“法国流感”。 1918年的医学界还不知病毒为何物,此次流感的病株至今仍是一个谜,让所有人束手无措的这场流感在18个月内就自行消失殆尽,具体原因未知。有人说是因为人们体内产生了抗体,也有人猜测是病毒毒性逐渐降低,日渐温暖的天气也起了积极作用。
3.第三次鼠疫大流行:中国成重灾区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发生在19世纪末期。此次鼠疫突然爆发,直到20世纪30年代逐渐消失,先后波及全球60多个国家,死亡人数破千万。 而在此次大流行爆发前几十年,也就是19世纪中期,云南率先出现大规模疫情,这被视为是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的前奏。在西南地区,共有约500万人失去生命,这一时期,在战争、瘟疫、水患的多重打压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 到了1910年,中国东北再次爆发鼠疫。鼠疫疫情从满洲里开始,逐渐蔓延到河北、山东等地,先后共造成六万多人死亡。在这次鼠疫中,有一位我们不得不提到的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 伍连德博士 他被誉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先驱。疫情期间,这位剑桥医学博士带领国人战胜鼠疫,拯救东北,功不可没。具体来说,在伍连德的带领下,中国创办了鼠疫实验室,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封锁东三省,同时集中火化病人遗体,消除病毒源,到1911年4月,东三省各地的鼠疫被全部消灭殆尽,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运用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大事件。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这让小编想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的小说《鼠疫》,小说中,鼠疫同样来势迅猛,以医生里厄为代表的人们团结起来,共同对抗鼠疫。尽管人们奋起抗争,但城市里的死亡人数仍然不断上涨,这场灾难似乎没有尽头。但10个月后,鼠疫突然自行消失,人们走上街头,欢呼雀跃。但荒诞的一切都结束了吗? 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 翻阅医书便可知道,鼠疫杆菌不会灭绝,也永远不会消亡,这种杆菌能在家具和内衣被褥中休眠几十年,在房间、地窖、箱子、手帕或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会等到那么一天,鼠疫再次唤醒鼠群,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里死去,给人带去灾难和教训。 在加缪所在的年代,鼠疫还很难预防,鼠疫也给欧洲人民带去了心理和身体上的巨大伤痛。到了21世纪的今天,鼠疫已经可防可控可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病死率降低到5%-10%。
21年中考历史政治开卷吗
历史不开卷,实行的会考制度,占比为40%,满分40分。政治实行开卷考试,占比为70%,满分为70分。历史和政治都属于初中三年一直要学习的科目,记忆性的东西多,需要平时积累,只要上课注意听讲,客观选择题可以答满分。
主观题更要联系答题技巧,提出观点、论据,得出论点才能得高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历史二十一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历史二十一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