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和回族风俗
一、回族婚俗不可或缺的茶礼
回族婚俗中不可或缺的茶礼俗话说,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青海地区,茶与当地回族独特的婚俗礼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回族婚俗中所说的礼茶,一般指的是砖茶和茯茶。回族婚俗的主要程序有请媒人、提亲、送聘礼、娶亲、回门等。几乎在每一个环节中,茶都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而确定媒人,男方家的长辈拿着礼品去请媒人。其中,茶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且要拿茶的包装要新,媒人觉得两家门当户对,才会收下礼物,愿意做媒。
女方家若同意这门亲事,就委托媒人与男方家协商放茶包(即定亲)的日子。男方家把崭新的砖茶用大红纸包好,一般几包砖茶要配几套时髦的布料或成衣。
新娘来到婆家后,下厨房也是一道重要的程序。麻利的新娘一会儿厨房就变得井然有序,干净整洁。再一会儿,香气四溢的熬茶也搭好了,会得到亲友和公婆的夸赞。
其实不仅是婚礼,回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茶。人们经常以茶会友,以茶馈亲。无论是砖茶、茯茶,还是三泡台盖碗茶,亦或是龙井、铁观音等,都深受回族群众的喜爱。
二、苗族婚俗恋爱自由圆房难
湘西苗族青年幽会也有暗号和密码,这就是草标。双方只要看到草标 ,就知道各自的行踪。初相会时,女方如先到达约会地点,必先在约会地点的路口留下一个草标。
居住在云南南部的苗族,青年男女中有一种打毽活动,十分有趣。毽子就是中国民间都用来踢的那种,打毽的板和乒乓球拍差不多。
在传统的踩花山节期间,云南金平苗族青年到了花山场上,如果相互不中意,对歌到此为止。如果双方都满意,继续对唱,约定下一次见面的地点。
苗族的婚姻一般分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包办婚姻为父母媒妁说合,待女方探明男方的情况,征求女儿的意见后,由媒人再来时说明是否同意。
苗族的自由恋爱十分普遍,在自由恋爱过程中,双方相亲相爱,定下婚约,到了结婚这一天,却由父母来决定。
在苗族婚礼中还有高唱酒歌的习俗。婚事喜庆里,苗家的酒歌往往要成套地唱。苗族在婚事礼仪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八九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地唱。
为什么甘肃省的方言每个地区的都不一样
我是皮哥,我来回答。
其实全国来说不止甘肃省每个地区方言不一样,很多省份方言都不一样,陕西的陕南、关中、陕北口音就有很大区别。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巨大,很多省份面积也是特别大,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方言文化不一样也是正常的。
很多人以为甘肃面积很小,其实甘肃面积也很大,甘肃省面积几乎是江苏省的四倍多,山东省的三倍,而且甘肃又是个带状的面积。甘肃西部靠近新疆的陇西和靠近陕西的陇东,之间距离一千多公里,在最早的时期,人们出行交通不便,大多数人的活动范围也就在方圆一二百公里以内,因此导致不同的文化之间差异越来越大。除了方言,很多生活习惯,比如饮食、穿着,几乎方方面面的都存在差异。
回到正题,我因为之前工作的原因去过甘肃很多地方,最西部的嘉峪关和酒泉,一直到最东部的天水、庆阳和平凉一代都去过。酒泉和嘉峪关本地人说话语速较快,交流起来大致意思能听懂,但是中间会有个别词语不懂,然而却并不影响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然而平凉人和庆阳人说话口音更加倾向于陕北口音,更有点像山西口音,我同事里面有一个庆阳的,他就经常把很次字的发音区分不清楚。比如“荆州”,咱们读jingzhou,在他读就是jinzhou。金州,他也读jinzhou。
天水人说话更加趋向于陕西的关中话,天水和宝鸡毗邻,所以很多不同文化特色形成,群居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以前的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新疆人想出一次疆很难,经常需要一两天,有甚者会更长,甘肃西部人也是一样,因此导致很多人一辈子生活在本地,文化之间的交流比较少,才更加导致了方言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不是说甘肃口音都不一样,也分片区,河西五市的方言就自成一系,武威金昌张掖酒泉方言土话基本一致,就是武威人an.和ang不分,发音不准,别的都差不多,兰州话很多土话用词也跟河西的差不多,平凉,庆阳天水,陇东地区这三个地方口音都差不多区别不太大,都带陕西口音,
事物变化是永恒的。当然,语言也是。方言是人们在迁徙中形成的。比如说,明朝万历年间,有两户人家从山西大槐树迁徙到甘肃平凉大湾村,这两户人家在大湾说的语言就是山西大槐树的话,成了这村的方言。后来,为避灾祸,从湖广迁来一家人,于是,三家人共同生活在大湾村,湖广人的语言被山西人入乡随俗改造了一些,在有的说法上,山西人随了湖广人的习惯,经过长期的融合,大湾村形成了独特的地方话。4、500年后,大湾村由3户人家,发展到3000户,形成了巨大的村庄,而他们说的话,可能还是那个很有特点的地方话!(后按:这篇是本俗人在车上临时胡诌的,有很多不确的胡话,望朋友们见谅![祈祷])
甘肃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多种文化浸淫,多个民族混居,多次人口迁徙,使得方言呈现了比较多样化的现象。
甘肃地域辽阔。东接陕西,南临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南北530公里,呈狭长哑铃型。俗语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隔十里说话的腔调就会变,隔百里风俗就不同了。
甘肃方言可以分为陇东方言、陇中方言、陇南方言、洮岷方言、河州方言、兰州方言和河西方言。陇东方言区域包括六盘山以东地区和白银部分地区;陇中方言区域包括六盘山以西、以南的定西(除了临洮、岷县)、天水;陇南方言区域包括陇南市、甘南州的舟曲;洮岷方言区临洮、岷县、甘南州的临潭、陇南市的宕昌等;河州方言区域包括临夏州及周边地区;兰州方言区域包括兰州市及周边地区;河西方言区域包括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参考《甘肃方言和甘肃文化》)
甘肃民族众多。全省有54个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东乡族、土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满族等。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相争之地。先后建立过后赵、前秦、后秦、前凉等多个割据政权。战争使人口骤减,历史上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移民。其中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历经600余年,移民次数在20次以上,移民人数80多万,人口主要流向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甘肃也是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各种文化在次聚集、交融。
以上各种因素,造就今天甘肃方言的多样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青海甘肃人文习俗相同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青海甘肃人文习俗相同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