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的历史事例
屈原石缝填米
大家都知道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可是你们知道吗,屈原小时侯就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小屈原看见家乡的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沿街乞讨,伤心地落下了眼泪。
有一天,屈原家门前的大石头缝里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老百姓把米背回家,个个脸上乐开了花。
这时,屈原的爸爸发现自家粮仓中的大米越来越少,他很奇怪。有一天夜里,他发现小屈原正从粮仓里往外背米,原来是屈原把自己家的米灌进石头缝里。乡亲们知道了真相都很感动,纷纷竖起大拇指。
父亲没有责备屈原,只是说:“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穷人,如果你长大后做了官,把我们管理好,天下的穷人不就有饭吃了吗?”
从此, 屈原读书更用功了。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楚国国王看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当官,管理国家大事。
三大改造的人物故事
荣毅仁,中国最著名的“红色资本家”。
祖籍江苏无锡,他的爷爷本来是经营钱庄(银行的雏形)的,他的伯父荣宗敬和他的父亲荣德生先随他爷爷经营钱庄,后来贩卖面粉(销往北方)获得厚利,接着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收购了朋友的股份独资经营,并更名茂新面粉厂。
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1953--1956年是我国三大改造时期,在这个事情有一件河南农民集体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事。那是河南一个农村,有几户农民首先主动参加农业合作社,这时其他农民戏称”敢让鸡毛飞上天,这几户农民硬是努力苦干,最终实现了粮食丰收,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和表扬。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历史名人具体事例急用,谢谢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要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一、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二、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
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三、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四、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
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五、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真实案例中的历史人物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真实案例中的历史人物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