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干燥的空气湿度是多少?
秋天若是室内温度在25℃时,湿度应把控在40%~50%为佳,若是室内温度在18℃时,湿度应把控在30%~40%,通常不建议调控到10%-15%,因为在这样的房间呆久了,就会使人皮肤紧绷、干燥上火,感觉不适,从而产生口干、舌燥、咽痛等,所以秋季室内温度一定要适宜。
风干物燥下一句?
风干物燥,小心火烛!旧时打更人兼有报时、巡街、提示防火等职能。如三更,指夜23点至次日凌晨1点。大约每小时巡街一次。三更第一巡,打更人一边沿街巷巡走,一边敲打手中的梆子(也有用铜锣
),三短一长,即“梆梆梆-梆”;第二巡为零时左右,梆子声为三短两长。若是冬春季,打更人每敲一遍梆子,会用低沉缓慢声音喊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下一句是:小心火烛。
古时候城中夜间报时专雇佣人员司职,到了一个时辰,司职人员敲击铜锣或木端,走街串巷高声报时,同时也提醒众人及早关灯休息,会喊出“风干物燥,小心火烛”的警示语,以免发生火灾。
风干物燥,小心火烛。这是古时候打更人每天晚上都重复的一句话,结合着敲梆子的声音,不紧不慢,字正腔圆。
古时候人们夜间计时主要以打更人为准。开始打更时准备休息,听到最后的梆子声开始起床,一天的忙碌又开始了。不断的巡更,不断的喊话提醒,确实可以让许多人及时的熄掉火烛,避免火灾。另外,巡更人,还可以惊走不良之人。
古时候人们对巡更人十分尊重。今天我们同样要对上夜班的同志十分尊重。
小心火烛!这是古装剧中常备桥段,月黑风高的夜晚,蒙面侠客夜行,传来更夫值更,敲着更鼓,三更半夜,喊着:风干物燥,小心火烛!这么喊是因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一旦失火,便火烧连营,泱及无辜,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