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箴言?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7:过,则匆惮改。
8:不迁怒,不二过。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1: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世家学派代表人物?
孔子世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是战国时期邹国人,与孔子并称“孔孟”。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人,他主张“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
荀子,原名孙荀,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仁义",并强调"礼治"的重要性。他的学说融合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三位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记孔子世家赞原文?
《史记·孔子世家赞》原文: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六经,六经固经受之也。又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言足以动之,故天下趋之;问焉而以行,其行足以为之,故天下法之;问焉而不以言,其言不久,问焉而不以行,其行不果,故君子耻之。孔子不耻下问,士大夫之耻也。
余闻之,喜古恶今,好谈论,为士所轻。好读易,玩辞句,家于鲁国。鲁郡东接齐、楚,南控吴、越,西阻秦、晋,北迫燕、赵。正巧鲁孔丘生,是年适当周灵王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1年。
孔子之时,周室微,陪臣执政,政多邪,不可治,于是孔子无常国,而适鲁。居鲁则治鲁,为鲁司寇,鲁国大治。于是舍鲁而适卫。卫灵公闻孔子贤,告鲁君,使灵公弟泄归告鲁君,以币厚为宾礼。孔子归鲁。
鲁君使使送问礼于孔子。孔子至鲁见,君与孔子语,言语久之,然后退,赠之三束帛而去。既至陈,陈惠公使使问孔子所好。孔子曰:“好礼”。使使问礼于孔子。孔子在陈,三见而三辞,乃受而行。
孔子遂至齐,齐景公厚送,以为卿,一岁。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惧,乃走。景公知之,已不能用,而止。
孔子遂至鲁,鲁人上疏曰:“有人于此,其为人也好学,力行,有文,于鲁则可,不于鲁则不可。”鲁君曰:“苟有用之,何患于人乎?”
孔子世家赞文言词语?
《孔子世家赞》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以下是其中涉及的一些文言词语:
承事天子:为天子办事。
祖述尧舜,++文武:遵循尧舜的治国理念,效法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政治制度。
素王:指有道德而未居帝王之位的人,后亦常作为史书对孔子的尊称。
洋洋圣哲:指孔子道德高尚,堪称圣人。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自从天子王侯以来,中国谈论六艺的人,都以孔子的言论为标准。
以上只是部分词语的解释,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内容,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