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莫邪典故的句子?

干将莫邪

人们都说桃木棒避邪,避邪的由来是什么,古代关于桃木爱情的句子

【典源】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金不销沦流……于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槖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

传说又见于《列士传》、《搜神记》、《拾遗记》等,或谓干将、莫邪为楚人。其铸剑事各书所载不同。

【释义】干将、莫邪夫妻善铸宝剑,所铸剑亦以干将、莫邪为名。后遂用“干将、莫邪、鏌铘、干镆”等泛称宝剑,或比喻良才美器。

【干将】《战国策·齐策五》:“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韩翃《送刘侍御赴陕州》诗:“金羁映骕骦,后骑佩干将。”赵翼《廉船老友不见者三年》诗:“谁知出匣干将气,都倦登场傀儡装。”

【莫邪】崔骃《刀剑铭》:“龙渊太阿,干将莫邪,带以自御,煜煜吐花。”苏轼《乔太傅见和复次韵答之》:“莫邪当自跃,岂复须炉炭。”

【镆铘】黄庭坚《次韵师厚病间十首》之二:“胸中有镆铘,老境要志弱。”

【干镆】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诗:“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权德舆《唐尚书裴公神道碑》:“静若蓍龟,动如干镆,秉是贞厉,终焉节适。”

土偶桃梗

【典源】《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谓揑制)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人们都说桃木棒避邪,避邪的由来是什么?

古代的中国人,相信桃木具有神奇的力量,因而在新春过年的时候,用桃木削成人形(桃人)、砍桃木为板(桃板)、刻桃木为印(桃印)、用桃枝系成扫帚(桃茢)等,将这些悬挂在门旁,用以趋吉避凶,叫做挂「桃符」。

为什麼古人会认为桃木可以避邪呢?根据古书上的记载,那掌管著万鬼的「神荼」、「郁垒」两兄弟所居住的地方,有一棵巨大无比的桃树,是万恶出入的「鬼门」。兄弟俩平日坐镇在鬼门两侧,若发现有为非作歹的恶鬼,就用桃木棒子将其打死,再用芦苇绳子绑住,丢到山谷里去餵老虎,而桃木,就是他们对付妖魔鬼怪的利器。

另外,在有名的「夸父追日」故事里,和太阳赛跑的巨人夸父,敌不过太阳的灼热,最后被烧成重伤,并且极度的口渴,在前往北方的大泽途中,失去了生命,临死之前,夸父把手中的神杖奋力抛向空中,化成一片桃林,树上有累累的鲜桃,夸父要让后世和他一样想要征服太阳的人,可以因为路边的桃子,而不再渴死於道上。可见,桃木在古代先民的心目中,早就是非常管用的「神木」。

挂桃符的风俗,后来演变成只在桃木板上,写神荼和郁垒两神的名字,或者,只画一些符咒,称为「题桃符」。而题桃符发展到唐五代时期,又渐渐演变成为对偶、警譬、吉祥的语句,这也就是「春联」的由来。

「题桃符」也演变成贴门神,尤其是在农村,过年的时候,除了贴春联,还要贴门神。春联贴在左右门框上,门神则贴在两扇门扉上。至於门神的画像,除了神荼、郁垒之外,到了唐代,还加上了鬼王钟馗。至此,由桃木而来的神话色彩与民俗文化意义,也被应用得更为广泛了。

人们都说桃木棒避邪 避邪的由来是什么,古代关于桃木爱情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