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写李白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
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
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李白暮年仍慷慨激昂,欲扬芬千古,如何赏读他写给邓州参军的《赠何七判官昌浩》一诗
李白仪表雄伟,气宇非凡,有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外表一派仙风道骨,有道家风范。且极富才情,感情一旦触发,诗文便如天际狂飙,喷溢而出。外表属于道家,但内心却流着儒家慷慨激昂的血脉,安社稷,济苍生,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抱负。到了暮年仍把剑长啸,欲扬芬千古,用世之心无丝毫减弱,不信,请看《赠何七判官昌浩》: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做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老死阡陌间,何因杨清芬。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诗歌背景:整首诗,元气淋漓,壮怀激烈,借写给朋友的诗句,表明了自己的心际。他的朋友何昌浩,在家排行第七,又称何七,原来在邓州做司户参军,管理一州户口的,为七品官员。当时何昌浩在安徽采访使,宋若思的幕府做判官。
提起宋若思,不得不说,他是李白暮年遇到的一位贵人,李白参加了永王李麟的幕僚,被流放,是宋若思救了他,据说,是李白和宋的父亲曾有交情的缘故。这时,李白也做了宋若思的幕僚,他和何昌浩成了同事。
诗歌第一章,自抒怀抱,再现了用世的急切心情。
因为到了暮年,我常常因失意,惆怅,悲伤,端端正正坐到半夜时分,难以入睡。匡,是正的意思。天亮的时候,我会仗剑长啸,以抒心中之郁闷。陶渊明有登东皋以舒啸,诸葛亮有抱吟长啸。我们也会到山谷中,公园里,大声呐喊以发泄情绪。解世纷,用到了战国鲁仲连的典故。鲁仲连喜欢为人排难解纷,曾帮助赵国脱离危险,并谢绝平原君的封赏。这里,指李白也有安天下的愿望。
心随长风起,吹散万里云。羞做济南生,九十诵古文。化用了宗悫的“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句子。羞于如济南的伏生那样,九十岁了,还没有什么做为。其实,伏生也厉害,有一技之长,精通古籍,汉文帝派晁错亲自到他家中去请教。
第二章,赞颂友人,表达愿与其一起建立功勋的愿望。
前面四句紧接上文,如果不能运筹帷幄之中,那就手提三尺剑,上阵杀敌,怎么肯埋没在阡陌之间,那在么能扬芬千古呢?
后面四句称赞朋友何七胸有韬略,才冠三军,可与管仲,乐毅相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虽有遨游美,终非沮溺群”,肯定了孔子忙忙碌碌,积极用世的精神。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的时候,遇到了隐居避世的长沮,桀溺嘲笑他们,孔子感叹到:鸟兽岂可与同群。
结束语:李白虽然在政治上很幼稚,在京都做了一年多的翰林,因小人谗言,被玄宗赐金还山,后来又暗眛于形势误入了永王幕府,在用世的道路上屡遭挫折,但他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精神是诗歌的灵魂,李白有坚定执着的理想抱负,才成就他千秋不朽的诗名。
真情不被珍惜的古文
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3. 相思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4.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5.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形容描写李白的古文
李白,我国古代唐朝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李阳冰为李白写的一篇文章: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1.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2.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4.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
草堂集序 宣州当涂县令 李阳冰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称,言多讽兴。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遂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将东归蓬莱,仍羽人驾丹丘耳。
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扁舟而相欢。临当挂冠,公又疾殛。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余为序。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