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打油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意对偶和平仄。

    打油诗不会有“鬓白只应秋练句,未老齿发早衰白"的现象发生,你无须精雕细刻,殚精竭虑,反复锤炼,也无须"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谋求新奇不惜拼出自己老命”,你可取長补短,吸取前人经验,吸取理言,俗语入诗,触类旁通,创造出一种清新平易通俗易懂的打油风格,历史上搞笑的打油诗很多,现摘录几:首于大家欣赏一下。

    一,胡适《致杨大鼻子》

    鼻子人人有,

    唯君大得凶。

    直悬一宝塔,

    倒挂两烟筒。

    亲嘴全无份,

    闻香大有功。

    江南一喷嚏,

    江北雨蒙蒙。

    二,张宗昌《无题》

    要问女人有几何?

    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

    不知他娘是哪个?

    三,《下大雪》

    什么东西天上飞?

    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

    筛石灰啊筛石灰。

    四,《游西方》

    早听西方好,

    他妈真不孬。

    本想多玩玩,

    睁眼却没了。

    五,郑板桥《赠梁上君子》

    细雨蒙蒙夜沉沉,

    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

    床头金银半分文。

    出门休惊黄尾犬,

    越墙莫损兰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

    趁着月亮赶豪门。

    六,《闹洞房笑话打油诗》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客酒足饭饱,大闹新房,一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

    新娘新婚之夜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表达新娘的感受。

    谢天谢地谢诸君,

    我本无才哪会吟。

    曾记唐人诗一句,

    春宵一刻值千金。

    此作者是宋朝苏轼之词,新娘情急之下记混了,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众宾客哔然大笑,乐不可支。

    大家都说好!好!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各位知趣乘欢而散。

    (好了,这是花艳小妹摘选部分笑品,供大家欣赏,要想知道更多,请关注我,包你笑疼肚子。谢谢阅读)。


    祝福同僚生日句子简短 - 句子网

    谢邀请。命题“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本文认为,华夏文化历史悠久,搞笑的诗歌枚不胜举。

    “打油诗”是诗歌瑰宝

      “打油诗”是一种把俚语俗话写入诗歌,不讲究平仄对仗的诗作。据说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诗作,是古代一个叫张打油的诗人所首创的。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里记载了张打油的故事;明代杨慎在《升庵外集》里说:唐代有个诗人名叫张打油,作诗多俚俗诙谐,或暗含讥讽,被称作“打油诗”;也有人说明朝正德年间,南阳有卖油为生的张家三兄弟,人称“张打油”。还有人认为,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张打油”,“张打油”也并非实指一人,而是对一些民间诗人的泛称。

     作为“打油诗”,以淳朴、易懂、简单、好记的特点,而长期在民间传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这些“打油诗”,在人们发笑后,引人深思、启迪、激励。这些“打油诗”,数量多难以计算、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古典名著是代表

    在“四大名著”中,就有许多许多诗歌,谁都能吟唱几首。在《红楼梦》书中,诗歌就有上百首,不乏有“打油诗”之作。什么“赏菊”、“赞春”、“颂秋”等诗会,正如姑娘言:“不会作诗,也顺口来上几句”,惹得哄堂大笑。那些“打油诗”是带着泪的笑;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及鞭打。笔者认为其中的“好了歌”就是代表。不妨引证吟唱一下,全文如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笔者认为,这首诗是一首千古绝唱的“打油诗”,是打开《红楼梦》的总钥匙。

    这首诗歌浅显易懂,在书的开篇中就出现了,很引人注目。甄士隐路遇跛足道人叨念,所念叨的就是这首诗。若能看懂这首诗,就能看透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你若无法读懂《红楼梦》,这首诗(歌)可以帮助你;若能看懂这首诗,就能看透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

    吟这首诗,难道你不认为“搞笑”吗?难道不引起人们对“名利、金钱、地位、美女”等人生轨迹的深思吗?

    问题: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

    一、文人的打油诗

    打油诗多是白话诗,例如胡适的两只蝴蝶,其实也可以归于打油诗一类,《两个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明白如话的诗都是打油诗,好诗选字很慎重,注意声律和文雅。例如唐人的很多绝句都很浅显,例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粗俗的打油诗

    一般我们认为的打油诗,都是特别口语化、甚至有些粗俗,大多没有什么意境和情感,例如传说的张打油"咏雪"就颇有名:"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在民国时期,乱世出英雄,很多文化不太高的人也喜欢写诗,例如冯玉祥的打油诗,据说他写过一首《护林诗》:“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张宗昌的打油诗也流传甚广,《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三、唐人的打油诗颇具哲理

    唐朝有个不一般的人物,叫做王梵志,他写的打油诗深具哲理,甚至被后人评价为:具有"教戒诸学道者"或"开悟愚士昧学之流"的作用。

    古人大多数是不识字的,文人的东西也看不懂,反而是一些简单生活语言更容易流传,王梵志的诗就具有通俗的教化作用。

    现代著名学者郑振铎曾经举了王梵志的“吾有十亩田”和“城外土馒头”两首诗的例子

    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郑振铎评价道“这样直捷的由厌世而逃到享乐的意念,我们的诗里,虽也时时有之,但从没有梵志这么大胆而痛快的表现!”

    结语

    白居易作诗寻求“老妪能解”,这其实就是为了消除文人诗的一个弊端,今天我们阅读文言文和古诗有障碍,古人文盲众多自然也同样有障碍。

    高晓松在《20180518杂书馆收藏的时与光》,讲了中国的民间戏曲,介绍了杂书馆收集的一些民间如木鱼书一类的唱本,这些唱本极其通俗易懂,甚至有些粗俗的文字。

    但这些都是知识水平不高的老百姓所接触的文化,当时的政府和一些商人甚至通过这种渠道来传播自己的政策和商品。

    @老街味道

    祝福同僚生日句子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