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被欺负只会哭,家长要怎么做
  • 宝宝被欺负只会哭,家长要怎么做

    多大的宝宝?小宝宝需要帮他确认所有权问题,就是东西是有主人的,先有私有财产概念才会有以后的大方和分享。因此,第一,肯定是先安慰宝宝,明白他气愤、着急的心情;第二,做正确示范,问问宝宝,是不是想把玩具拿回来。家长带着宝宝,跟抢玩具的小朋友,既和颜悦色又坚决地说,你要玩玩具必须要经过宝宝同意,现在宝宝不同意,因此我要把玩具拿回来。或者让对方小朋友跟宝宝商量,能不能用其他玩具来换。第三,等宝宝平稳了,就可以再给他演练一遍,如果别人抢他玩具,他应该怎么做。第四,事后也灌输点,小朋友之间就是这种抢玩具的游戏,觉得别人的好玩,闹着玩。让宝宝放轻松些。

    总之,太小的宝宝们刚开始学习人际交往,肯定会有很多问题。家长们主要做的是正确示范,放轻松点。另外,还可以带点幽默,让小朋友在轻松之中解决问题,而不是极为刻板地解决问题。

    孩子的自我防御教育并不只是教他们行为上的防御攻击技能,也不是“打回去、把玩具抢回来”那么简单,它影响着孩子的边界意识和人格特质。

    我们教孩子打回去,是变相在助长以暴制暴;我们教孩子忍耐,是让孩子牺牲自己的边界感来照顾别人的感受,却忽略了另一个方面——教孩子学会“拒绝”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很多情况下,孩子被打可能只是偶然情况,有可能因为小伙伴不小心碰到孩子,或者开玩笑,这些行为不是恶意的。这种情况下应该教孩子学会包容。如果只是偶尔动手,受害一方先远离,然后求助于成人。

    而面对有针对的打骂、故意欺凌,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更多的应对方法。

    1、大声说出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0-3岁的孩子还不可以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当被别人打和抢玩具的时候,可以教孩子大喊“啊!”、“停手!”、“你不可以打我”等,声音要洪亮有气势,坚定而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对方会被你的声音吓到,同时也可以引来家长的关注。

    2、学会沟通

    当孩子有一定语言能力后,就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在教孩子认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学会拒绝和接受别人的拒绝。

    在德国,有4岁以上孩子的自我防御课程,但不提倡家长教孩子还手。孩子往后只会运用“打回去”去解决问题。“还手”会阻碍孩子的情商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没事,我家孩子开始就不懂,后来慢慢就懂了,打回去,刚开始比她小的孩子都能打他,她不知道还手,就跑,说那个小孩你别打我,你去找你自己妈妈去,后来可能急了,立刻就还手了

    在我的《0-6宝宝心理教育》社区讲座中常常听到家长们提类似的问题, 下面给家长们分享一些小技巧.

    第一,当您带着孩子到小区院子里与大家一起玩耍时,如果孩子的玩具被比他大的孩子抢了。此刻,您要做的就是拉着孩子的手一起到抢玩具的那个孩子面前,蹲下来对孩子说:“宝宝,你喜欢这个洋娃娃是吗?那把你的小熊玩具也给我们患者玩好吗?”如果那个孩子交换小熊玩具了,您就赶紧让自己的孩子接过来,让孩子感觉交换玩具玩是一种互动,从而巧妙地化解孩子被抢、被欺负的不自信心理。如果那个孩子没有同意交换玩具,那么您就当着自己孩子的面,把被抢的玩具要回来,鼓励孩子去拿自己的玩具。如果孩子不敢,您就拉着孩子的手一起把玩具拿回来。记住,一定要与孩子一起拿,不是妈妈自己拿回玩具。这种行为的鼓励对孩子建立自信心很有帮助。

    第二,如果孩子被比他们小的孩子抢了玩具,您就要对孩子说:“哎呦,这个小宝宝还不到一岁,还不知道这个玩具是我们的,还以为是自己的呢!”然后引导孩子教那个小宝宝怎么玩这个这个玩具。把本来是被欺负的感觉化解成施恩、给予的心理状态,让孩子感觉自己没有被欺负,反而做为小姐姐或小哥哥在教小宝宝,自信心会油然而生。父母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给孩子带来的心态就不同。

    第三,除此之外,要多给孩子创造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做,成功一次,自信心就增加一成。妈妈还要尽量多地邀请小朋友们到家里来玩,让孩子招呼这些小朋友,给他们发玩具,发吃的东西,以增强孩子的成就感,自信心自然会跟着增长的。同时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想抢自己的玩具时,可以尝试与别的小朋友谈谈相互交换着玩,这样想抢玩具的孩子也就不是抢,而变成协商交换了,这种方法即弱化了抢与被抢的概念,又让孩子在一次次交换玩具的谈判中积累了经验,孩子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以上三种方法希望有需要的家长们去试试, 对孩子心理成长定有些帮助.

    形容小孩被欺负的句子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