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村生活的古诗你能说出来几首?你知道具体意思吗
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非常有农村意境的诗。诗讲: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②第二首。
乡村四月
宋 ·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相关标签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③其它
1《插秧诗》 作者:契此和尚 朝代:后梁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2《广陵别郑处士》 作者:高适 朝代:唐
落日知分手,春风莫断肠。兴来无不惬,才在亦何伤。
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人生只为此,亦足傲羲皇。
3《初夏怀故山》 作者:陆游年 朝代:宋
镜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红桥小艇过。梅雨晴时插秧鼓,苹风生处采菱歌。
沉迷簿领吟哦少,淹泊蛮荒感慨多。谁谓吾庐六千里,眼中历历见渔蓑。
4《冷田村》 作者:蔡正孙 朝代:宋
蓑下清风笠下烟,一篙三板插秧船。
田家午馌行厨薄,尽在青裙两担肩。
5《和别驾喜雨四绝》 作者: 魏了翁 朝代:宋
山北山南遍插秧,天时较似去年强。
从今无事闲风月,分作屏星一半凉。
6《适武林入延平界作》 作者: 陈藻 朝代:宋
人烟随山窟,家家自生理。木杪插秧青,泉流仙杵起。
开边忆汉皇,航海通南鄙。黄昏更不愁,客舍连甍美。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喜欢辛弃疾这首《村居》,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一家五口,各具神态。
老夫老妻,品酒谈笑,打情骂俏,秀着恩爱。懂事的儿子们,各自忙着自己的活计:大儿子在溪东锄豆,中儿子在院里织着鸡笼,最顽皮的小儿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
这样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样的乡村,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真情在乡村,乡村和自然血缘最亲,不会掩饰,不用虚伪,率真最美!少了装模作样,没有勾心斗角,更无尔虞我诈,一派干净明朗,一派透明清亮!
(图片来自网络)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要说有关农村生活的古诗,我觉得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首》的第三首,写的比较好。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农村生产的劳动情景。
这个时节,农村男女老幼从早到晚都投入了紧张的劳动之中。
就连幼小的孩童也模仿着大人,学着种瓜。
这首诗虽然是表现农村儿童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和天真可爱的行为,但也映衬出勤劳朴实的农民那艰辛的生活!
结合上面的古诗,我也写一打油诗。
麦 收
五月麦收热浪翻,
农人挥汗忙在田。
孩童不谙农事苦,
树下翘首嬉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