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浅浅引爆诗坛,她的诗文水平到底如何?大家怎么看
贾浅浅的诗,也就是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中或是大学低年级的诗词爱好者差不多的水平,如果在当时非常热的大学诗词协会、社团里,这样的水平属于中等偏下,进不到骨干成员圈子的。
这样说,不是要否定贾浅浅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水平,而特指贾浅浅的诗歌创作水平。
看了几首贾浅浅的“诗”,想象力还是有的,部分还很有特点,也还算流畅,这是跟前两年大火的那些完全不知道什么原因火起来的所谓诗人有质的不同的。
但是,贾浅浅的诗,严格说起来并不是诗,而更像是简短散文小品文,不过是把原来的正常的句子裁剪成了诗的长短句模样而已,连基本的省略、裁剪、跳跃都没有去做。
这样的水平,也就是估计每一个曾经尝试过作“诗”的人都有过这么一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水准。写出来的东西也很流畅,也很朗朗上口,甚至很押韵,也有点内涵在里头,可就是想表达的东西太过直白,所有的话都一句句完完整整地写出来,缺了点含蓄,缺了点技巧。
诗是浓缩的语言,是用浓缩的语言表达悠远、广阔、深邃、深刻、丰富的内容和内涵,长短句不只是形式上的简略,更是精心构画设计出来的最有营养的精华的别致的剪裁和表达。
诗以歌,诗可歌,诗必能歌方成其为诗。诗是优美的,不仅是词句的优美,更在于所表达情感内容的优美,意境的优美。即便是表达愤怒惆怅的诗,也同样应该让阅读者感受到语言文字以及意境之美。
我们不妨对比着去看一看贾浅浅教授的诗。
再强调一下,作为文学大家的女儿,家学渊源,贾浅浅的文学水平文字水准肯定是没问题的,只是或许她的水平主要不在写诗上。
至于她为什么要这么大张旗鼓地以诗人的面目横出江湖,又为什么有那么一些人将她的诗抬高吹捧到那么一个高度,有些原因是不用多分析的,年轻人常用的一个词儿很具概括性,“你懂的。”
只是,不知道这件事贾女士的父亲知道吗?是怎样一种态度怎样一种看法?或许也像我们普通人的家庭一样,管不了、管不住,遇到自己的孩子就束手无策了。
突然“爆红”,是一把双刃剑,是流星还是恒星,是常青树还是昙花一现,却看贾浅浅会走出一个什么样的轨迹。
网上流星一个啥词儿来着?“活久见”!对,各位不妨过段时间再看。
文学、诗歌,都有时代的烙印,这是自中华有文字以来的必然。我喜欢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尤其对诗歌情有独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都喜欢,也喜欢那些国外的优秀作品,从诗词里,能让人真正领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以及历史特有时期的风土人情,无论沧桑、悲壮、清扬、激荡,都让人感同身受,但看了什么深深、浅浅们的所谓诗歌,简直令人欲呕,听说还获得奖项,又有文二代的头衔,着实让人吃惊不小,这被各路神仙捧上天的,原来是这样一个货色啊!网络是发达了,信息是畅通了,但是有些媒体是被资本裹挟着的,舆论是有导向的,有时的一句牢骚;一句抱怨;一份诚意;一份良心,不知怎的,不是被责难,就是被拒止,而俗不可耐的反倒大行其道;屎尿屁、性暴狂们被顶在天上,难怪会尘霾弥漫、疫情难了,这种清气不升,浊气高扬的风气不仅污染了社会,且污染了心灵,一些文人错误的表达,不可怕,这种到处泼粪的、冒充中国文化,且被所谓的专家们鼓吹的东西才真正可怕,不仅辱没祖宗、贻笑大方、也毒害幼小的心灵。我等老则老矣,早已勘破生死,一切得失都无所谓,但为了孩子,为了将来,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痛斥这些行为,不能让它祸害无穷了。